“大農民工教育觀”助推人的城鎮化
www.hxt111.com?2013-07-31 15:46? 徐文新?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至2012年底,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6261萬人。如何讓占我國人口總數近兩成的農民工安居樂業,如何做好農民工的教育工作,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議題。 過去,我們將農民工教育的力量更多地投入在城市,以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提高城市融入能力的法制觀念、規則意識等教育為主,表現出一定的功利性和狹隘性。只重視農民工的利用,不重視農民工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現代的農民工教育應該以終身教育和全面培養“完整的人”的理念為指導,立足農民工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國家發展戰略,樹立“大農民工教育觀”。 “大農民工教育觀”要注重“前農民工階段”的教育,努力構建城鄉一體的農民工教育機制,使農民工在農村就可獲得現代教育機會,促使其獲得遷移至城市從事非農產業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進城務工的針對性、目的性和成功率。以韓國的“新村運動”為例,首爾城里那些來自農村的工人們,在當工人之前,“新村運動”就給他們提供了足以應付現代城市工業化生存方式的職業培訓和現代訓練,不僅有木工、建筑等技術培訓,還有指揮協調等能力的培養,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素質,改變了他們往往沉溺于打牌等娛樂活動的生活方式,進而積極尋求進入城市社會工作謀生的機會,擴大了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化規模。 為了有效改善農民工教育,切實推進人的城鎮化,“大農民工教育觀”首先需要運用好農村地區的各種教育資源,做好農民工預備期的基本素質教育,使農村地區青少年兼顧升學與就業兩大培養方向。農村地區學校應該充分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做好“校村合作”,避免“隔膜化”,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務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撐。 其次,要制定城鄉農民工教育發展的統一規劃和各類標準;要建立城鄉農民工教育的溝通共享機制,包括促進城鄉師資、學生溝通流動的機制、實習實訓基地資源的共享機制,實現城鄉聯動的教育培訓、課程學分的互認等,借助城市教學設備、實訓實習、專業設置、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整體提高區域農民工教育的質量,打造區域“集群力”。 此外,還要重視激發農民工的自我教育意識,鼓勵他們共同參與管理,使用和推廣新技術,開展技術技能創新改革,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通過不斷的學習促進人的城鎮化。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