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報告中的數據更需關注
www.hxt111.com?2013-10-23 06:58? 王云帆?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反腐報告中的數據,更應成為媒體關注的重點。普通公眾由于對全國的反貪賄工作通常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往往無法知悉這些數據究竟代表了什么。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22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08年以來反貪污賄賂工作情況。據稱,這是1989年10月25日后,時隔24年最高檢“再次就反貪污賄賂工作向全國人大進行報告”?;诠妼Ψ锤h題的關注,不少媒體對這條新聞都作了重點處理。只不過,在議程設置上,有的聚焦于具體的辦案數據;有的則聚焦在“24年”。 網絡輿論場上關于這條消息的討論更顯活躍。針對“24年了,最高檢再向全國人大報告反貪賄情況”,有網友發問,“這24年的反貪報告都是秘密報告嗎?”這一頗顯機智的發問,雖然贏得了不少“粉絲”的追捧。但稍一分析便不難發現,嵌入問題中的事實判斷并不準確。 最高檢在反貪工作上,當然沒有“缺席24年”;最高檢在向全國人大報告反貪工作上,也沒有“缺席24年”。每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都要向全國人民報告反貪工作。每年的反貪工作,連同反瀆、偵監、起訴、抗訴等法律監督工作一起,也都要接受全國人大代表們的審閱和投票。 媒體聚焦的“時隔24年”,更準確地說,其實是最高檢就反貪污賄賂工作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專題匯報,時隔了24年。 據曹建明檢察長介紹,2008年1月至今年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51350件198781人,提起公訴167514人。人民法院判決有罪148931人,占已審結案件的99.9%。類似的數據,其實我們每一年都可以在全國人大的檢察工作報告中讀到。 對這些數據的專業解讀,更應成為媒體關注的重點。普通公眾由于對全國的反貪賄工作通常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往往無法知悉這些數據究竟代表了什么。比如,數據上升是打擊力度加大,還是腐敗形勢變嚴峻了?數據下降是反貪部門倦怠疏漏,還是預防腐敗成效顯著?這些查處數與真實的發案數之間,又存在何種關聯? 包括聽取反貪賄情況報告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應該多數也都有與普通公眾一樣的迷惑。不能科學、準確地解讀出這些數據背后的意義,監督就可能形同虛設。類似這種專門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不妨創新一下聽取程序和審議程序,為那些聽了一大堆數據反生出一大堆疑惑的代表或委員們安排專門的發問和質詢程序。當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真正有效交流起來,監督才會有效運轉起來。相關報道見今天A06、A07版 本報特約評論員王云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2]專家談背書反腐:避免只約束基層不約束高層官員
- [ 10-21]中紀委自揭“神秘面紗” 觸網納諫力求開門反腐
- [ 10-15]“巡視反腐”需要怎樣的制度化
- [ 10-13]黨校教授談為何近期屢曝干部違規:證明反腐力度
- [ 10-11]天津"開門反腐"贏民心 發力紀委門戶網建設
- [ 10-10]房地產亟需“反腐救市”
- [ 10-10]遏制“房腐”須釜底抽薪
- [ 10-09]浦城:城管干部收賄賂 默許縱容違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