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禁令削減公務員福利,但不影響整體隊伍,公務員仍是社會中堅力量。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眾多基層公務員,不愿意辭職或者不敢辭職,除了穩定和福利的吸引外,更多是因為“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特別出眾的魄力”,擔心“出去也只能擺地攤”。(2月15日《河南商報》) 雖然,中央禁令是哀鴻遍野,但是公務員對立身之地的客觀判斷,心里還是跟明鏡似的。春節過后,他們的福利減少了,利益縮了水,美好和安逸似乎都已成了過去式。有人推測,“這很可能衍生出像九十年代初那樣的離職下海潮?!?/p> 然而,就在外人解構和揣測公務員們的境遇之際,從體制內部傳出來的聲音還是比較值得玩味的。一方面,他們對福利縮水的心有戚戚然;另一方面,則是抱定“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絕勇。 之前,有調查稱河南近六成公務員想過辭職,但無一人實踐。其實,這類論調雖然有點過于絕對,但卻有著一定的說服力。馬年的春節還沒過完,不少大城市的公務員培訓班就已悄然火爆。這些年輕俊才們對于福利縮水看得很透,他們認為,“減少的僅僅是福利,但工資等基本還是穩步向上的!”因此,公務員的吸引力不跌反漲,畢竟,這是在財政供養下的體面而有保障的工作。 同時,我們還是聽到了“好不容易擠破頭進來,誰現在走誰傻”的大實話。是啊,少發幾本掛歷,少給幾張購物卡,就能動搖了精英們拼命擠進體制的決心?現在想來,還真是我們這些圍城之外的人一廂情愿。 在我們看來,“輿論兇猛”或許只是吐槽的泡沫。如今,高學歷的公務員們大都能熟稔地掌握自媒體的操作技巧,他們可以輕松地通過社交網絡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在政府改革的攻堅期,捕捉這樣的聲音并進行公布,從而引發社會討論,這又是媒體們所熱衷的套路。所以,才有了現在看起來很猛的公務員吐槽的“虛火”。 容易改革的部分,我們都已經走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這是高層和民眾對改革的普遍認識。當年,有多少農民遠離土地,拖家帶口進城打工;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有多少產業工人因為時代需要,成為下崗者。這些人,為中國的改革作出了自己的犧牲,也不見有這么多的聲音來為他們“保駕護航”。然而現在,當改革的羽毛劃到了公務員這汪平靜的湖面,哪怕只有一小會兒的時間,就已人聲鼎沸。這多少有點矯情。 當然,再怎么嘮叨,“圈外人”對于公務員這個“金飯碗”還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而后者也大都是冷暖自知的。那句“誰現在走誰傻”的耿直之語,不是揣著明白裝糊涂。這點誠實,還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
相關閱讀:
- [ 02-14]六成公務員想辭職并非矯情
- [ 02-14]廣東省公務員考試今起報名 計劃招錄10637人
- [ 02-14]大大方方把公務員工資曬出來
- [ 02-14]上世紀90年代12萬公務員下海 不成功可重回體制
- [ 02-14]公務員收入脫敏還得靠公開
- [ 02-14]公務員招考打破戶籍限制乃明智之舉
- [ 02-14]如何讀懂公務員的“風光”與無奈
- [ 02-14]公務員工資“被公開”不是壞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