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負責人日前表示,在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有50個城市發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前后將近一周時間,環保部督察組啟動了12個地方城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結果卻令人憂慮,大量工業企業違規排放、本應該淘汰的落后產能仍然在堂而皇之地進行生產……(2014年02月26日 新華網) 不知何時起,霧霾已經成為“常客”,天空時常彌漫著一層薄霧,有時甚至是遮天蔽日。這不僅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更是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惡劣的影響。為治理“霧霾”,國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蘭州市成立大氣污染治理領導小組等,然而卻仍然是收效甚微。殊不知,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跟政府玩起了“躲貓貓”,設置了“障眼法”,使得空氣質量持續下降。筆者認為,要拆穿企業的“障眼法”,還需政府給力。 企業的“障眼法”何以能夠順利進行?首先,不得不說是企業“花樣兒多”。面對上級部門的檢查,企業算的上是“一來就停,一走就干”。檢查時停工整頓,離開后繼續違規操作,根本不顧及滾滾的濃煙所帶來的危害和后果。其次,要怪就怪上級環保部門的“失責”。環保部門已經要求企業安裝“排污監測設備”,為何監測結果未能顯示企業的“違規”?原來是監測數據失真了,企業并未將其安裝在“流水線”上,所以環保部門的數據根本是無效的。可以說,這是環保部門的不負責任讓企業鉆了空子。再次,企業和上級部門的“同流合污”。對于企業來講,“拿錢能擺平的事都不算是事”,對于檢查部門來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潛規則”,也導致了企業名目張膽的污染,環保部門走馬觀花的檢查。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和大氣污染,面對企業的“障眼法”,政府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加大力度,解決這種“中國式”監測。首先,要加大對企業的處罰力度。一次懲戒的力量要遠大于十次誡勉談話。其次,要完善對環保部門的追究問責。“在其位謀其政”,環保部門必須擔當起責任來,對污染企業嚴肅治理。最后,要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沒有監督和制約,任何制度都會是“形同虛設”。 拆穿企業的“障眼法”,給正規企業一個公平公正的機會,還人們一個純凈自然的天空,實在需政府給力,才能不再讓“霧霾”遮人眼。 |
相關閱讀:
- [ 02-26]兩岸霧霾信息交換未來可討論
- [ 02-26]廈門6景區擬發布空氣清新指數 霧霾催熱生態游
- [ 02-26]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將簽署 霧霾信息交換未來可討論
- [ 02-26]北京霧霾持續90小時 戶外工作者稱習慣了
- [ 02-26]美媒:北京或因霧霾天氣最早喪失冬奧申辦資格
- [ 02-26]美媒:北京或因霧霾天氣最早喪失冬奧申辦資格
- [ 02-26]為霧霾中覺醒的公民意識點個贊
- [ 02-26]北方霧霾近兩天不會影響福建 重污染天氣發預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