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媒體?僅僅是傳播方式、傳播速度改變就是新媒體?在沒有電以前,人類用甲骨、竹簡、羊皮、絲帛、紙張等傳播工具,后來有了電,才有了電話、電報、電臺、電影、電視……這些傳播工具并沒有取代紙質傳播工具。有了互聯網,帶來傳播工具的一次飛躍,但距離取代紙質媒體、取代其他帶電的媒體,還十分遙遠。因此,我們很多的信息,特別是較為詳實的信息,仍然離不開紙質媒體。 陳光標到美國紐約做慈善,我看哪家新媒體的報道也不如紙媒體的報道深入。所謂新媒體,搶盡了先機,卻失之膚淺。熱鬧過后,一地雞毛,一地碎片。凡是不能給人啟發,引人思考的新聞報道,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新媒體傳播工具,終究只是一碗白開水,白開水一碗。 上周末,我讀到紙質媒體一篇《陳光標“紐約慈善”記》,報道陳光標在紐約做慈善的種種遭遇。陳光標的慈善方式是喜歡由他發放現金,他計劃在中央公園大宴1000位窮人并每人發放300美元現金。此事已在《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刊登整版廣告,向美國人廣而告之。但合作方、紐約市救助站并不太配合陳先生發放現金的善舉。雙方在慈善方式上發生了一次撞擊,美方大獲勝利,陳先生十分掃興。 紐約市救助站成立于1872年,是紐約市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之一。該機構致力于為紐約市的無家可歸者提供免費食宿。據紐約市慈善機構“無家可歸者聯盟”估計,每天有幾千人睡在街頭、地鐵和其他公共空間。2013年曾經出現過一晚同時有5.5萬名無家可歸者向政府機構請求提供住宿的情況。無家可歸人口比十年前增長了75%,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承擔房租。紐約市救助站執行主管認為,向流浪者直接捐贈現金不好:“他們很多人有吸毒和酗酒的問題,我們不能保證他們在拿到現金后會很理智地使用。”三位在救助站打工的流浪漢作為代表,各舉著300美元鈔票上臺與陳光標合影后,手中的美元被救助站收走。救助站宣布陳先生向該組織捐獻9萬美元,用來為500名無家可歸者提供90天的膳食。得知不能領取300美元的一批流浪漢圍住陳先生,大聲質問為何他不信守承諾。陳先生在此前一天,曾在時代廣場隨機向碰到的小販或流浪漢送錢,有位盲人乞丐接了100元,更多的流浪漢第一反應是拔腿就逃。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的流浪漢和乞丐喜歡要現金,中國的慈善家如陳光標喜歡發放現金,而一些組織也熱衷于讓人們捐贈現金。現金直接發放出去固然省事,但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現在,我們只能假設中國的流浪漢和乞丐比美國同行更理智地使用現金。否則的話,那就是中國的慈善家或組織捐贈現金者不夠理智地使用現金。倘若我們承認,美國人和中國人在人性上差別不大,那么,我們在慈善救助方面,不妨向紐約救助站學習,更多地提供飲食、居所、衣物和輔導,而不是直接向他們發放現金。每當我看到北京街頭有乞丐在十字路口穿行于汽車群中要現金,我都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那些從車窗里撒出來的現金,或多或少是激勵或暗示窮人要錢不要命。 |
相關閱讀:
- [ 07-22]良性互動也是慈善運作的基礎
- [ 07-04]點名式慈善要不得
- [ 07-01]慈善不能只肯為煽情故事埋單
- [ 06-27]陳光標一定要到紐約做慈善?
- [ 06-26]陳光標做慈善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
- [ 06-20]“二維碼”隨手慈善讓小額募捐更容易
- [ 06-19]陳氏慈善能改變中國富人形象嗎
- [ 06-12]慈善抵罪無異于提醒貪官有路可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