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海縣公安局近日搗毀一“毒膠囊”生產窩點,據主犯供述,對外出售了大約9000萬粒“毒膠囊”。 兩年前的浙江新昌“毒膠囊”案曾轟動全國,我們由此認識了“工業明膠”,也知道了皮革膠囊的危害。按寧海縣通報,兩年前“毒膠囊”案發生后,當地建立線人機制、群眾舉報機制,這才有了查獲“毒膠囊”的重大突破。照此說來,我們是不是要為當地的英明舉措點個贊呢?顯然不是。一來明膠可以隨意買賣,卻無人關注去向;二來該窩點已生產5個月,售賣“毒膠囊”9000萬粒,而且現在膠囊去向不明,買家不知是誰,這樣的監管怎么都談不上嚴密。所以,還是先找找監管漏洞在哪里,且慢談什么“重大突破”吧。 更為重要的,是盡快查明膠囊去向,一方面及時追回“毒膠囊”以免毒害消費者,一方面對相關責任人嚴加追責、從重處理,以斷后來者重操此業念想。膠囊關乎公眾健康,監管切莫再有漏洞。 |
相關閱讀:
- [ 09-04]“毒膠囊去哪”成謎,源于利益鏈未斷
- [ 09-03]9000萬粒毒膠囊再敲藥品安全警鐘
- [ 06-04]對“毒膠囊”事件不能止于感謝媒體
- [ 04-23]是不是每個人心底都藏著一顆毒膠囊?
- [ 04-23]反思“毒膠囊”:制度無恙 執法有病
- [ 04-20]毒膠囊門,應追究涉事官員“監管瀆職罪”
- [ 04-19]檢不出的“毒”膠囊與“無害”的氯可樂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