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傳世的文學作品都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力量,引人向上向善、奮然前行。當文學遭遇網絡,網絡文學應運而生。能否延續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抒寫網絡時代的嶄新篇章,是網絡文學發展的關鍵所在。在近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向兩位參會的網絡作家問好,會后還親切叮囑:“希望你們創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這一細節在網上引起熱烈反響。 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學樣式,網絡文學依托網絡,服務網民,吸引了海量的作者與讀者參與其中。“榕樹下”等原創文學門戶、“紅段子”等移動網絡內容……經過短短十余年的發展,網絡文學原創作品無論是按字數還是按篇目計算,都已經遠遠超過當代文學60多年在紙質媒體發表作品的總和。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數已達2.89億,網民網絡文學使用率達到45.8%。網絡文學的穩步發展,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在豐富人們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看到,網絡文學存在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現象。缺乏深邃的社會意義、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制約著網絡文學的深度發展。更讓人憂心的是,許多網絡文學作品脫離現實生活,沉迷于奇思妙想,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刻意迎合獵奇心理,把低俗當通俗,把欲望當希望,乃至貶損崇高、消解經典,不僅不能讓人感受到應有的正能量,反而讓人壓抑、使人萎靡、令人悲觀。這不能不說是部分網絡文學的一道硬傷。 回望我國文化長河,先秦散文、漢賦、晉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一座座高峰,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是其鮮明的底色。它們或豪放剛勁,或婉約優美,或質樸本真,或鋪采摛文,內容千差萬別,形式多種多樣,但字里行間皆是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進取自強、高潔坦蕩的情操,樂山好水、悲天憫人的情愫,憂國憂民、建功立業的情懷,蘊含在一部部經典當中,為中華文化的勃發、為中國精神的賡續注入著連綿不絕的正能量。這些經典有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也串起了我們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古往今來,傳播的載體、表現的形式一直在變,但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特有的氣質、氣度、氣派不應變也不能變,文學涵養精氣神、傳遞正能量的功能定位不應變也不能變。這是網絡文學必須遵從的歷史和現實邏輯。 我們身處一個催人奮進、引人奮發的偉大時代,萎靡不振、荒誕不經絕不是這個時代的基調,壓抑沉悶、晦暗低俗也絕不是這個時代的色澤。如果不能在真偽善惡美丑的對決中堅守大道正氣,發出大雅正聲,網絡文學喪失的將不只是文學的功能,還將包括自身存在的意義。惟有延續優良傳統,抒寫時代新聲,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民族和時代的優秀作品,網絡文學才能夯實安身立命之本,也才能不負這個時代,贏得自己的未來。 |
相關閱讀:
- [ 07-21]期待網絡作協為網絡文學代好言
- [ 06-24]影響網絡文學的力量
- [ 06-10]對網絡文學要善于引導,也要寬容一點
- [ 05-20]網絡文學能否不再是“飄蕩的幽靈”
- [ 12-30]網絡文學不能只有商業沒有文學
- [ 07-04]網絡寫作不升級,悲劇仍會發生
- [ 06-14]網絡文學能承受多高的稿費
- [ 05-25]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生之太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