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17日,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國際研討會在武漢舉行。中科院院士、北大前校長許智宏表示,轉基因作物對人和動物無負作用是與會各國科學家的共識,目前關于轉基因的爭議不基于科學評價和理性思考,已經阻礙了成熟的轉基因產品造福于民。(10月20日《京華時報》) 轉基因農作物及其食品,是否對人體有害,是否有后遺癥,危害是否會遺傳,各方爭論已經曠日持久。廣大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還是不很放心,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看不見、摸不著的基因、轉基因,是什么玩意兒,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還不是常識;何況人們聽說遺傳與基因相關,那么轉基因若有危害的話,是否會遺傳給自己的子孫后代,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自己受害,自己擔當可以認栽;而自己受害,卻讓子孫后代一直痛苦下去,豈不是萬世之孽?所以不到瀕臨餓死的地步,不吃轉基因食品,不失為穩妥的趨利避害原則。 許智宏院士希望成熟的轉基因產品盡快造福于民,自然是體現了科學家的責任。但是科學家需要擔負更多的責任,譬如科普掃盲,如何從科學道理、實驗過程和結果等方面,向大眾講清楚轉基因產品,甚至要不厭其煩,反復講解,直到大眾心悅誠服。老百姓顯然文化不高,但并不天然抵觸科學,只是為自身安全考慮,只愿意接受自己有點明白、能夠信任的科學成果。譬如許智宏表示,轉基因作物對人和動物無負作用是與會各國科學家的共識,那么這個“共識”是基于什么樣的科學實驗和實驗結果呢?如何變成大眾的共識呢? 據說美國是世界上大規模種植轉基因作物最早的國家,2013年已經種植了7010萬公頃的轉基因作物。許智宏應當告訴大眾,美國的轉基因作物國內消費量是多少,出口量是多少,出口中國有多少。美國大眾對轉基因產品的接受程度如何,他們是一開始便毫無抵觸和疑慮地接受的,還是經過幾番波折才被折服而接受的;現在美國食品市場上轉基因食品的標識狀況及其立法情況是怎樣的。以我猜測,轉基因產品在我國遇到強烈的抵觸,還與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和政府監管效率都非常不如人意有關,也與科學界的浮躁導致人們質疑科學家的良心有關。 就說這次“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國際研討會”吧。所謂“國際”,也就是10個國家,19名專家。這些專家是不是“全球生物技術領域著名”的,也很難說,是不是頂尖的,就更難說了。這“國際研討會”的國際影響和威望,同樣是難說的。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研討會是中國科學院與美國科學院共同主辦的。暗里是不是美國科學院聯系中國科學院在中國舉辦的呢?美國科學院是否被美國轉基因利益財團游說了呢?到中國來研討的目的是否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呢?說穿了,這次研討會背后是否牽連到美國轉基因財團的利益呢? 轉基因造福于民,先要讓民樂意接受。作為科學家的許智宏院士,不要忘記對人民做科普、解釋工作。即使政府決策造福于民,也應當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擁護。而不能像父母對孩子所習慣的那樣,“我是為你好的,你就要聽我的”。科學家們還應當身先士卒,帶頭食用自認為無害的轉基因食品。這讓我想起葉卡捷琳娜的故事。這位土生土長的德國公主成為俄國沙皇后,一場天花襲擊俄國,她決定引進疫苗接種,抵御天花,俄國民眾卻根本不信這方法。女皇便伸出胳膊帶頭接受疫苗接種,安然無恙的事實折服了人們,疫苗便推廣開了。 |
相關閱讀:
- [ 10-20]社會的創造改變要消除“不放心”
- [ 10-16]廣告詞中的轉基因之爭
- [ 08-18]盲目挺轉與反轉都是危險的
- [ 07-28]轉基因食品強制標注不能再拖了
- [ 07-28]公共辯論,求真比求勝更重要
- [ 07-28]“轉基因稻種失控”是一場食品安全事故
- [ 07-24]“方舟子崔永元式罵戰”能否因法而止
- [ 06-20]真理面前,主流與非主流平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