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產業轉型的大潮中,北京故宮應該放下身段,把“腦洞”開得更大一些,不斷推出更時尚的文創產品。】 去年,“朕知道了”膠帶紙曾讓臺北故宮出盡風頭,引得網友紛紛向北京故宮“施壓”。日前,北京故宮博物院總算揚眉吐氣,推出了特色文創產品“仿蜜蠟朝珠耳機”。這款“老佛爺專用”“聽歌上朝兩不誤”的時尚耳機,剛經微博推出便被一搶而空。眼見兩岸故宮爭相賣萌,網友調侃稱北京故宮“腦洞終于開了”。 “腦洞”開,創意來。近幾年,臺北故宮推出了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僅2013年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直逼10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與拿創意做生意的臺北故宮相比,北京故宮在館藏珍寶數量上占優勢,但至今仍過度依賴門票收入。北京故宮缺少多元化發展探索,歸根究底是因為“腦洞”不夠大。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已經開始奮起直追。無論是推出“頂戴花翎防曬傘”“福爾康手機座”、Q版明清帝后書簽等“萌物”,還是在微博中“賣萌”“犯神經”,都讓人看到了古老的北京故宮所做的一些“年輕化”的嘗試。這些符合年輕人審美情趣的花樣,讓我們感受到了北京故宮的新氣息。 檢索媒體報道可知,其實臺北故宮的“腦洞”也并非一開始就那么大。早期臺北故宮也只賣一些簡單的復制品,文創產業在2000年以后才逐漸起步。不過,只用了十余年時間,臺北故宮的文化創意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已名列前茅。 臺北故宮文創產業發展中的很多經驗,都值得北京故宮博物院學習。比如,建立一套成熟而完整的文創產品開發機制,通過品牌授權與知名廠商聯合生產優質文創商品,以現代經營管理運作文化創意產品,在文化消費中弘揚傳統文化等。 在文化產業轉型的大潮中,北京故宮應該放下身段,把“腦洞”開得更大一些,不斷推出更時尚的文創產品。2013年,北京故宮借鑒臺北故宮的經驗,首次舉辦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得天獨厚的館藏資源,實現文創產業“彎道超車”并非不可能。 “仿蜜蠟朝珠耳機”的發布,透露出了兩個信息:其一,該產品的信息由擁有189萬粉絲的“@英式沒品笑話百科”首發,諸多“網絡紅人”、媒體大V第一時間轉發,這種很“眼熟”的操作模式,意味著北京故宮博物院已深諳社交網絡營銷之道;其二,眾多轉發者中有一個2010年開通的賬號“@故宮淘寶”,通過這個“兔子洞”,可以窺見故宮在電子商務領域的野心。 單是這些新氣象,就足以讓我們對北京故宮抱有更多期待。可以預見的是,在北京故宮逐漸“上道”之后,必將給大家帶來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花樣”。 本報特約評論員 湯嘉琛 |
相關閱讀:
- [ 10-24]“賣萌”讓故宮離我們更近
- [ 10-13]期待故宮的有效“建筑管理”
- [ 09-14]故宮錯峰參觀不妨學學盧浮宮
- [ 08-05]保護故宮 不妨從“限流”開始
- [ 07-14]公眾為何會認為故宮“有宮無寶”
- [ 07-02]故宮門票新政難成分流“調節閥”
- [ 01-17]谷俊山是一種病
- [ 01-07]故宮“閉關”應當修煉什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