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購買到姓名為“頭痛腦殼暈”機票的乘客,11月1日在三亞機場安檢時因姓名與身份證不相符,登機被拒。涉事的奧凱航空前日就此致歉,并為其改簽了一張新機票。(11月4日《新京報》) 人在旅途,除了需要正常的自我保護意識外,還需要對旅途的風土人情、出行交通工具要有所了解,這是人在社會自然生存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除非你身患某種疾病,造成意識或行為上的不便,但即使如此,在服務越來越人性化的今天,也不會是很大的障礙。 運輸部門推出各種便民利民購票措施,是為了盡最大可能方便百姓出行。同樣,航空公司手機客戶端訂票系統初衷也是基于此,網友之所以選擇此客戶端進行購機票,至少說明他懂得使用,覺得很便捷。 淹死的往往是會水的,此話雖然太絕對,但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頭痛腦殼暈”奇葩姓名機票的出現,就屬于此種,當旅客很自信地通過航空公司手機客戶端票時,系統默認微博用戶名為旅客姓名,而該旅客卻也未在進行支付前進行確認,致使姓名項信息未進行修改,導致出現奇葩機票的產生。 筆者倒不是希望人們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排隊購票,而是覺得科技的普及,多渠道的購票方式,主是為人們出行便利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我們在選擇任何一種方式時,應該要考慮到或者說事先對每一個環節都要仔細想想,畢竟出門在外,出現誤差耽誤的是自己的行程。 拿在手中的票,名字是微博名,正常人想想都會覺得心里發慌,都會思量一下此票能不能讓自己順利出行,能不能登上飛機?而此網友在發現后卻沒能及時與航空公司聯系,或者說根本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機票上身份證信息與自己的相符。 很多旅客都會將這種誤差賬算在對方的頭上,認為票是在對方系統里購買的票,無論對與錯都應該由運輸部門來負責。去年出現的“慶豐包子店”奇葩火車票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旅客不是不知道此票乘不了車,而是想方設法鉆交通部門的空子,然后以一種嘲諷的心態讓輿論去追討對方的責任。 此舉實在不可取,一則影響到自己正常的出行,二則使公共資源出現浪費,三則會誤導讓社會輿論,給航空、鐵路等大眾交通正常運輸造成影響。 旅行途中,票是我們的通行證,無論你采取何種方式購票,都應該看清楚自己所需要去的地方,更要清楚票面的信息,如果僅僅抱著僥幸的心理,這個旅途注定會是麻煩的、添堵的。 而運輸公司呢?也應多一點兒生活常識,在采取多渠道便民利民措施的同時,要學會站在旅客的角度,來完善好各種措施是否安全、妥當,比如在手機客戶端訂票系統再設計一個姓名、身份信息核對提醒,旅客的出行麻煩就會減少很多。 |
相關閱讀:
- [ 11-04]奇葩機票致誤機服務短板要補齊
- [ 01-21]透過機票黃牛反思春運買票難的解決之道
- [ 11-08]機票下浮無下限或是因高鐵“狼來了”
- [ 11-08]放開機票打折下限利于市場競爭
- [ 01-25]售火車票能否像機票一樣放開
- [ 12-30]動臥票賣成機票價不是百姓都能飛
- [ 03-12]哥玩的不是超售機票,是超牛售票!
- [ 02-25]機票,不是這樣“廉價”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