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預防和懲治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長效機制,應當祭出組合拳,建立健全行政監管、司法制裁、行業自律多管齊下、聯動配合的機制,推進傳媒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之源,公信力是媒體的立命之本。然而近年來,新聞敲詐和假新聞事件屢見不鮮,比如有關部門最新公布的《商務時報》違規承包非法從事新聞采訪案等,對新聞采編秩序和媒體的公信力造成嚴重損害。今年3月開始,中宣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9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并相繼公布了四批典型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觀察,人們發現,這些違法行為正在從個人行為逐步演變為有組織、有預謀的團體行為。 從本質上說,傳統媒體面臨的生存危機和社會矛盾的復雜多變給媒體及其從業人員逐利提供了動力和便利。而假新聞的存在也有其深層原因。時效性是新聞媒體的內在需求,目前少數傳統媒體大量消息來源于表達隨意;缺乏把關人的自媒體,不對稿件進行認真核實,就極易產生假新聞;還有些媒體盲目追求眼球效應,故意歪曲事實真相,炮制出假新聞,以追求經濟效益。此外,一些媒體的主管主辦方和上級管理部門管理不善、監管缺位,不少媒體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不高,違法收益遠高于違法成本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助長了違法行為。 形成預防和懲治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長效機制,應當祭出組合拳,建立健全行政監管、司法制裁、行業自律多管齊下、聯動配合的機制,推進傳媒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首先,應當進一步提高我國新聞行政監管水平,實現監管的常態化。國家新聞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從記者證管理、記者站管理、采編流程管理、經營行為管理、信用機制建設、年檢制度、執法人員隊伍建設等各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并盡快完善報刊退出機制,淘汰那些長期經營不善、管理混亂、采編質量低下的新聞媒體。 其次,國家也應適時修改相應法律法規,加大懲處力度,增加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違法成本;同時司法機關應嚴格司法,對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懲處,充分發揮判決的懲戒和警示作用。 第三,各級記協要發揮新聞道德委員會的功能,健全社會監督投訴和舉報制度,通過對新聞違法違紀事件投訴的受理、調查和曝光,組織動員社會力量檢舉揭發違法違紀行為,并對新聞界進行有效的評議監督,提升行業自律水平。 最后,要繼續實行新聞媒體采編人員和廣告、發行經營人員兩分開,加強內部管理,同時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法律和傳媒倫理道德教育。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媒體扮演著輿論監督的重要角色,然而監督者自身也要受到監督,完善新聞媒體的法治建設,是防止輿論監督異化,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根本途徑。 |
相關閱讀:
- [ 09-17]對新聞敲詐要零容忍
- [ 06-20]“打擊新聞敲詐”正是為捍衛批評權
- [ 04-15]打擊新聞敲詐呼喚強化媒體“自律”
- [ 04-11]誰造就新聞敲詐的“沃土”?
- [ 04-08]對新聞敲詐,“受害者”要敢于說“不”
- [ 03-31]“無縫之蛋”何懼“新聞敲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