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踩踏的責任推到“洋節”上,那么“春運”時為回鄉而逝去的那些人怎么算?拿出種種矯揉造作的態度,實在是愚昧?!?/p> 上海踩踏事件的悲傷尚未過去,“神作”《上海節日踩踏慘劇不幸證明我院對節日管理無比正確》又躥紅網絡,居然還掛在某高等學院官網首頁。 別人出事故,你卻自我陶醉,真不知該多么冷血,才能寫出這種文章。 確實,我們渴望安全,不希望發生事故,但安全是一個成本問題。比如開車,速度提升,就有撞車可能,如改為開坦克,安全度自會大大提升,可由此帶來的成本,多少人能接受?不錯,回到人人走路的時代,自然也就沒交通事故了,可無車可行,病人將因此錯過治療時間,有自然災害也無法及時救援,發生饑荒亦運糧困難,豈不會造成更多死亡? 但,人們往往更關注意外事故的損失,卻忽略了效率降低的傷害。我們常常忽略這樣的事實:與傳統文明相比,現代文明不僅更方便,而且更人道、更關懷、更均衡、更體貼。 現代教育也如此,它放棄了傳統教育的禁閉、體罰、暴力等,轉向尊重學生、教學相長,對年齡已達到成年人標準的學生,則尊重憲法賦予他的權利。 乍一看,“管”得沒過去“嚴”了,甚至還會因此造成意外事故,但不放手,孩子就永遠不會長大,就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公民,幾千年來,傳統文明一直以嚴格教育為豪,可結果證明:我們不僅沒能內生出現代化來,甚至連纏足這樣的惡習都不能主動鏟除。 如果說,上海發生了踩踏事故,則今后所有大學不再允許學生節日出門,這與“因噎廢食”又有何異?更何況,學校管理者也沒有限制學生人身自由的權力,在倡導依法治國的今天,將違法行為視為“無比正確”,豈非荒唐?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功利思想積淀深厚,習慣從結果衡量一切,只要出了問題,往往一概否定,為了不出狀況,寧可寸步不動、屋上蓋屋。這就是為什么,冒險精神、主動精神、試驗精神總不伸張,小富即安、適可而止、八面玲瓏才能混出頭,在這種氛圍下,就算我們也有諾貝爾、哥倫布,恐怕也不敢去造炸藥、大航海。 喜歡熱鬧,重在參與,這是人的天性,無優無劣,不能因為出了事故,就說人多是錯誤的,而慶祝北京“申奧”成功游行時,我們又說那是愛國舉動?,F代城市之所以充滿活力,皆因人與人的距離更近,建設球場、劇院、廣場、公眾設施,就是為了給公眾行動提供場域,難道將它們一概取締,才“無比正確”? 尤其不可思議的是,將踩踏的責任推到“洋節”上,那么“春運”時為回鄉而逝去的那些人怎么算?生活在“全球村”時代,安享著洋電、洋水、洋樓、洋車,甚至連現代大學都是從洋人那里舶來的,卻對“洋節”過分敏感,拿出種種矯揉造作的態度,實在是愚昧。 |
相關閱讀:
- [ 01-06]上海踩踏慘劇怎讓“禁過圣誕”無比正確?
- [ 01-06]從外灘踩踏事故看政府網站公告
- [ 01-06]借踩踏慘劇公關太冷血
- [ 01-05]外灘悲劇怎能證明封校防踩踏的正確性?
- [ 01-04]外灘踩踏還有多少痛的領悟
- [ 01-04]防踩踏教育 需從娃娃抓起
- [ 01-04]外灘踩踏還有多少痛的領悟
- [ 01-03]反思外灘踩踏事件不能留死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