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榮華工貿有限公司因違法向騰格里沙漠排放污水,其董事長被立案調查,兩名直接責任人已被拘留,當地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已被停職并接受審查。這一有力處置,向社會傳達出不遵守國家法律、肆意違法排污就要受到嚴懲的強烈信號。 不過,事件當中的一個細節值得注意。新華社的報道顯示,榮華公司是全國首批15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甘肅省循環經濟試點企業。該公司2011年由涼州城區遷至城東,實施易地搬遷和技改擴建。去年5月,公司新項目在污染防治設施沒有同步配套建成的條件下就擅自投入調試生產,私設暗管向沙漠排放生產廢水,至今已偷排8萬多噸,造成污染面積266畝。一個異地搬遷和技改擴建項目,竟然違法排放污水,制造新的環境污染。 按照慣常思維,違法排污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地區較為多發,并可能與發展模式落后、企業生產水平低下等有關。如果這些企業到異地新上項目,或是技改項目,在能源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應該大有改觀。隨著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對生態文明更加重視,“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企業理應與時俱進,更加重視能源資源的節約,更加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 近年來,新工業革命席卷全球,我國積極履行節能減排的國際承諾,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壓力陡增。沿海一些企業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也在進行產業轉移,把污染沒有那么厲害的企業從沿海地區向西部地區搬遷。面對這種異地搬遷潮,推動技術升級,減少污染排放理應是核心要素,而榮華公司的異地搬遷技改生產項目發生如此嚴重的污染事件,足以表明一些企業在搬遷升級中,認識、思維、理念等“軟件”并未及時跟上,甚至停留在原來水平,這對將要承接產業轉移的地區而言,將會帶來巨大的環境保護壓力。 防范“產業轉移”帶來“污染轉移”,必須做實做細嚴格的產業承接防范。在承接轉移產業時,應盡可能科學地考慮當地的環境承載能力與能源資源狀況,合理選擇可以承接的行業和企業。要將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對于將要承接企業的生產工藝水平、污染物處理能力等,必須進行嚴格的審查,決不能為當地的環境保護帶來后患。 環境污染破壞背后,常常存在著監管不足甚至缺位的影子。就以榮華公司這起污染事件來看,如果監管能夠更加有力地及時跟上,早些發現違法排污現象,早日叫停違法生產,其污染破壞就斷不至發展到如今地步。為此,在承接產業轉移時,對于企業的監管要從前期論證就開始,貫穿企業設廠、日常生產監管始終,決不能只是引進時的一錘子買賣,卻因日常監管的缺位讓企業鉆了空子,給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下團時提出,“環境就是民生”,“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也說,“要把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狀況徹底改變過來,把守法變成新常態,敢于碰硬,形成高壓態勢。”這樣的要求,理應落實在地方相關部門的日常工作中,體現到嚴格執法的具體行動上。 “產業轉移”絕不只是企業方面的簡單經濟活動,更是相關方面發展理念、施政理念等的全面檢驗。擯棄不合時宜的簡單靠拼GDP搏上位的政績觀,關切民生之痛、民心之患,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樹立“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新觀念,科學把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才能沿著正確道路早日建成“美麗中國”。 |
相關閱讀:
- [ 03-20]治理污染不能看誰的“嘴上功夫”好
- [ 03-17]治理環境污染須用好“殺手锏”
- [ 02-25]莫讓賭博之風污染農村“年味”
- [ 02-02]噪聲污染防治西安標本值得借鑒
- [ 01-21]還有多少污染等著央視“治理”?
- [ 01-15]蘭州功臣企業何以成為污染罪魁?
- [ 01-12]政府“叫板”污染企業為哪般?
- [ 12-11]及時矯正“賭風污染政風”之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