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那些破壞景區公共設施的游客和“飛鬧”們要小心了!因為他們的不文明行為很有可能會被“記錄在案”,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出境、銀行信貸等。 清明節小長假的最后一天,國家旅游局公布并正式施行《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被旅游業內稱為“游客黑名單”。游客不良信息將被保存一至兩年,會影響到游客再次旅游,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出境、銀行信貸等。 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的有以下六種: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違反旅游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損毀、破壞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跡;參與賭博、色情活動等以及嚴重擾亂旅游秩序的其他情形。 我們看到,常見且飽受各方詬病的游客劣習都被囊括進了這六種情形當中?!掇k法》的施行,將對打造健康文明的旅游環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但僅靠這一措施是否就能杜絕旅游中的不文明現象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辦法》中將“游客不文明行為”定義為“游客在旅游活動中,因違反法律、法規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處罰、法院判決承擔法律責任,或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行為”。 可見,真正會被列入“黑名單”的是那些造成嚴重后果,甚至觸犯了法律的行為。這也就意味著,多數不文明之舉還無法受《辦法》約束,其引導和震懾作用遠大于處罰。 《辦法》之所以“手軟”,恐怕在于一些繞不開的現實困境。比如,目前我國對游客不文明行為的處罰仍然缺少法律依據。只有通過修改旅游法,或者對旅游法做出進一步司法解釋,才能讓處罰有法可依;再如,要做到讓游客為自己的不文明行為付出“信用”代價,需要國家誠信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建立公民個人信譽檔案且全國聯網。所有這些都還是未盡之事,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 筆者還認為,糾正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處罰也必不可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的某些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曾有一種說法:新加坡的美麗花園城市是“罰”出來的。似乎國人也對新加坡的執法之嚴心存敬畏,我們很少聽說中國游客在新加坡有過什么不文明之舉。 因此,我國的旅游業界也應該在這方面采取一些創新舉措。比如,旅行社能否在合同中增加“文明旅游保證條款”,并提交保證金,若有違反就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證金,若無則旅行社全額退還保證金等等。 無論是列入“黑名單”,還是罰款,都不是最終目的,我們要的是景區的優美環境和井井有條的秩序。希望每位游客都能夠提高自身修養,做到文明出行,開罰單的事兒還是越少越好。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