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在途”辭職能否“柳暗花明”?
2015-04-29 16:25:5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金銀花事件,一開始就是科學、商業利益、“腐敗”問題一鍋燴,其實最好的回應就是把這攪和在一起的事情分開,讓金銀花更名這事科學的歸科學、商業的歸商業、法律的歸法律。(4月29日《新京報》) 從公務員“離職潮”的江湖傳聞,再到“世界很大、想去看看”的“情景劇”,因待遇差、壓力大的公務員辭職,公眾早已屢見不鮮,畢竟人各有志,完全能理解。然而,胡南紀委干部“大V”陸群為“金銀花”而辭職,著實讓人瞠目結舌,金銀花更名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非要一位紀委干部毅然選擇辭職追查? “看著那么多種植金銀花的百姓返貧,看著好好一個產業、一種藥材被毀,十分心疼……”昔日紀檢干部的陸群的辭職原因,著實讓人動容。一名紀檢干部為群眾利益不惜放棄自己大好的前途,放棄“副廳級”的高位,選擇為金銀花正名,為群眾利益正名,再次將自己置于風口浪尖之上,要勇氣,更要魄力,卻著實讓人感覺悲壯而痛心。 回顧金銀花更名事件,從紀委干部“大V”陸群實名舉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將“金銀花”爭奪戰從網下延伸到網上。究其金銀花名背后的利益之爭本屬于市場經濟的范疇,不論是作為紀委干部的陸群還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都不應是利益的參與者、干預者。市場法則“優勝劣汰”,不論是南方也好,北方也罷, “心手背都是肉”將產業做大做強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在這場內斗中,不論結果如何,都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紀委干部陸群辭職,不應只是個黑色幽默。不論陸群是逞強也好,還是責任感爆棚也罷,作為官員高調辭職,調查對這個事件的作用影響幾何,相信作為“大V”的陸群自是心知肚明。其辭職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引起公眾對金銀花事件更名的得到高度的重視與關注。而陸群辭職也折射出了監管制度的“硬傷”。作為紀檢干部陸群舉報事件都如此“多折”,需要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作為普通的群眾又將情何以堪?而如今,唯有相關部門高效屢職、認真辦案,還原事件的真相,才是當務之急,而建立健全完善的信訪機制、監管平臺、倒逼機制,才能讓官員請愿式辭職成為“昨日傳說”。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