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賠遺書”,折射待解的醫患困境
2015-05-13 09:28:4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湖南省汨羅市人民醫院,一名護士在手術室撿到病人的遺書,遺書中稱如果手術意外導致死亡,醫院最低賠償30萬元,否則遺體不移出醫院大門。昨天下午,汨羅市人員醫院辦公室主任蔡月表示,醫生對患者手術前的心理表示理解,不會對該事進行深究,以后也將對患者手術前加強心理疏導。(《京華時報》5月8日) 醫護人員正在為手術做準備,患者那頭卻已在精心籌劃術后如何索賠,甚至連遺體不移出醫院大門的索賠手法,最低30萬元的索賠底線,都已事無巨細的周密策劃。盡管院方回應稱醫生對患者術前心理表示理解,但患者手術索賠遺書的意外曝光,的確仍令人心寒。 不可否認,既然同一部《紅樓夢》,不同的人來看,心得都完全不同。那么,對于同一臺手術,非要醫生和患者所見略同,也的確有些強人所難。角色與身份的不同,尤其是對于手術風險認知的差異,醫生與患者對手術產生完全不同的心理和態度,醫護那頭摩拳擦掌、信心滿滿,患者那頭卻心懷忐忑、擔憂焦慮,要說并不意外。患者對于手術意外風險的種種憂慮,更是人之常情。而從醫療手術本身的風險屬性來看,讓患者有風險有所認知和準備,也的確不無必要,更是對患者知情權的保障。 只不過,當患者對手術風險的認知和準備,竟然升級為“術后索賠”的精心籌劃,一旦手術出現意外風險,醫院甚至醫護人員便不得不陷入高額且難纏的索賠糾紛。而現實中,無論手術失敗的原因如何,也不論是否存在醫療事故或醫生失職,一旦患者手術死亡,醫院便不得不花錢買消停,也的確幾成慣例。相形之下,術后索賠遺書,倒也并不顯得突兀,不過是醫患困境的現實寫照罷了。 應該說,“術后索賠遺書”的意外曝光,固然令人心寒,患者的索賠策劃,更是凸顯醫護與的院方窘境。然而,僅僅是指責患者的精于算計與過度索賠,卻并不能改變上述局面。而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對于手術風險的擔憂,以及萬一術后死亡,身后事該怎么辦,的確也是十分現實的考量。尤其是放在社會保障缺位,人身保險也并不普及的背景下,寄望于通過“術后索賠”的方式,獲得經濟上的好處,為身后事解憂,也就并不意外了。而包括“醫鬧”在內的各種“術后索賠”總是屢試不爽,更是成了此類行為的最大示范效應。 事實上,為了應對“術后索賠”現象,各方也并沒有少動腦筋。醫責險的出臺,很大程度上正緣于愈演愈烈的“術后索賠”。只不過,盡管醫責險最初目的在于化解這一風險,但實際效果,卻并不如愿。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醫責險同樣激發出更多對醫療賠償的訴求,甚至并無主觀惡意的醫療疏失,也被索取補償,而國內的醫責險,更是成了醫療機構的額外負擔。當醫生不得不面臨更高的索賠風險,甚至為并非主觀故意的手術風險而承擔經濟賠償責任,或是承擔相應的保險成本,也必然會使得醫生傾向于避險,從而極大的改變醫療行為。“術后索賠”的精明算計,會否令醫患雙方陷入各求自保的囚徒困境,也就絕非杞人憂天。 一言以蔽之,“術后索賠遺書”或許只是意外曝光,但其背后所折射的醫患困境卻亟待反思并“療治”。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