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提網速,霧里降網費
2015-05-18 15:28:18?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今年以來,李克強總理至少三次督促有關部門“提網速、降網費”。15日,三大電信運營商發布了提速降費的方案,資費最高降幅35%以上。雖然有運營商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資費調整”,但大量網民不買賬。(5月16日《新京報》) “網速慢、網費貴”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的因素之一。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評估,發達國家固定寬帶資費占月平均收入的比例為1.5%,而我國無論網速還是網費都有較大差距,在信息通信技術使用與普及水平等方面處于全球第80名左右。這種明顯的差距,也給“互聯網+”行動計劃帶來了阻障。 今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即,用互聯網夯基,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以此刺激帶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另一邊卻是,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壟斷勢頭下,業務套餐前“三國爭霸”,攻守同盟時“三足鼎立”,民眾別無選擇而被“網住”無法翻身。總算,在總理的一再“敦促”下,“三大巨頭”才有了動靜。 不過,“移不動、聯不通、信不過”的格局好像很難被外力打破。這不,眼亮的網友就將提速降費方案中的問題找了出來。比如,有網友吐槽,“現在的夜間流量包就是5元1GB,10元3GB,優惠后10元1GB,哪里降價了?!”再如,聯通推出的“最低10元1.5GB”的優惠套餐,有網友稱,“要看在網時間,按成長值算折扣,在網3年才能10元1.5GB”。 運營商趕著“交作業”卻遭遇吐槽,或緣于消費者和運營商之間由來已久的“積怨”。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量已接近13億,其中手機網民數量已達6.5億。長期以來,運營商在收費、服務方面備受消費者詬病,網絡“又慢又貴”和流量用不完就清零等“霸王條款”成為眾矢之的。本以為,這次調整可以使消費者被侵占的權益大幅度回歸,現在看來,“呵呵”。 不久前,李克強總理強調電信企業可以通過提速降費實現薄利多銷,企業的經營效益也會提高。但從網絡呼聲來看,方案還沒有在消企之間達到雙贏,而且企業還打著算盤和消費者玩起了“三十六計”。“割肉”讓利到底有多痛,不妨看一組數據。年報顯示,2014年三大運營商收入合計達1.25萬億元,利潤合計達到1390億元,平均每天3.8億元。難道巨利也換不回對用戶的誠意? 價格的制定應考量到人均購買力或者國民收入水平,這應是我們這個網絡大國的共識,但倘若作個橫向國際對比,并不十分可觀。對于這一次降費調整的方案,其結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實際考核。但是,三大電信運營商服務意識的回歸、壟斷壁壘的打破,還需市場和政府間建立起長效機制替消費者保駕護航。 消費者沒有福祉做上帝,但是消費者有合法權益。挖各種“套餐坑”、設不明“疊加包”都屬侵權行為,如果一家獨大、沒有競爭,這種侵權的本質不會改變,“互聯網+”恐也會淪為“侵權+互聯網”。但調整總會朝著改觀的方向,利好也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若只有“口惠”而實不至,只會是聽起來很美,看起來卻云里霧里。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