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微頗不太平,盜號者借@西湖博物館微博發布虛假“文物失竊”消息的風波未平,陜西榆林交警官微@子洲交警抨擊和辱罵1950年土改運動的行為又掀起了網絡輿論的軒然大波。隨后,@子洲交警刪除了這條微博,并連發兩條微博向網友致歉,稱此事屬“工作失誤”,是一場管理員“隨意復制粘貼”所致的烏龍事件。 官微引發的輿論事件并不罕見,此前還發生過@岳陽市政府門戶網站辱罵環保志愿者“環保綠茶婊”等事件。這些事件中的官微或語出不遜、或公私不分,使得本該承擔傳遞社會正能量職能的官微卻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上述事件的發生,看似偶然,實為必然。當微博在微信沖擊下,經過努力,逐步恢復常態,仍然是輿論博弈最激烈的公共場域。微博不是只發消息,而是要內容、連接、服務、轉化四環相扣。政府要善用互聯網,重視移動互聯網。著力打造互聯網+的政府從信息公開起步。凡此種種,需要更新思維、提升認知、優化機制、增強考核、加強溝通。玩互聯網,把虛擬和現實結合起來,是我們的生活,更是我們的態度,也是這個時代的精氣神。不少政府部門并未從根本上認識到官微在輿論場中的“核武器”作用,對這個新生事物尚未形成成熟的政策扶持、管理機制和人員配置,并無明確的運營方法及目標,往往交由部門中工作經驗淺、思想活躍的幾個年輕人去打理,有時造成部分“臨時工”統治部分官方微博的現象。 烏龍事件發生后,官微的回應暴露出輿論溝通的落后。“隨意復制粘貼”“被盜號”“工作失誤”等技術性原因成應對“法寶”??蛇@些理由在網友看來并不具可信度,對政府的公信力損害極大。另外對于追究不當言論的責任人時,處置必須得當,既不能矯枉過正,也不要縱容包庇。比如@子洲交警官微事件中,移送司法機關的做法反而引發更大的爭議。 縱觀一系列官微烏龍事件,究其根本,還是如何對待互聯網的問題。對待互聯網是積極迎接還是消極抗拒,對待先進生產力發展是引導好、管理好還是避之大吉、漠視失控,這是互聯網時代考驗相關部門能否有所作為的試金石。 當然,在一系列官微“意外事件”中,網民輿論中都存在著一些以“言論自由”為名的同情之聲。對此,我們需要認識到,首先,官微代表的是官方機構的立場和觀點,不應該成為發表個人觀點、發泄私人恩怨的場所;其次,言論自由是指個人有權利對國家、政治、法律等發表個人看法,但這自由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界限之內,必須以不傷害公共利益及個人權利為前提。 官方微博需要做到穩、準、狠。穩是立場和態度要穩,守法、為公,立場堅定。準是表態、言辭要準,不唯上,不被虛假民意牽著鼻子走,尊重事實,尊重規則,對群眾疾苦要放在心上,真正從群眾視角把政務服務做好。狠是對待丑惡現象要狠,要有明確的主流價值觀,對貪腐和違反八項規定的現象要敢于曝光,要把政務微博的傳播和服務價值發揮到極致,走好網絡群眾路線。(作者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 |
相關閱讀:
- [ 07-02]榆林交警官微豈可無政治擔當?
- [ 06-12]官微不應宣揚腐朽價值觀
- [ 06-03]省報官微不是沉船救援的調度中心
- [ 06-03]推進政務官微建設 打造陽光政府
- [ 01-28]誰導演了官微間“辟謠烏龍”?
- [ 01-13]官微“意外事件”為何頻發
- [ 01-08]官微點贊官員的糟點全在網絡外
- [ 12-11]“僵尸官微”背后潛藏著“僵尸思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