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社交媒體被湖北荊州“電梯吃人”事故刷屏。有人在給那位不幸的母親“點蠟燭”,有人在轉發電梯事故緊急避險常識,有人在追問事故原因和事故責任,然而,還有一類人在做一些不太光彩的勾當——他們涌向相關微博和媒體報道的評論區,用不同的賬號,復制并粘貼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暗示事故是因為遇害者不聽勸阻執意乘坐正在維修的電梯所致。 在事故遇害者家屬的微博跟帖中,有很多人都“爆料”說,當時工作人員已告知遇害者電梯是壞的,她老公沒有上來,但她不聽勸;更夸張的是,還有人以電梯工的身份“還原”當時的場景,說遇害者告訴工作人員“沒事兒,我到時候跨過踏板就好了”……在某網站的報道評論區,也有多個跟帖,以在現場目擊的口吻,稱“兩個工作人員已經跟那個女的說電梯是壞的還在修,是那個小孩吵著一定要上電梯,媽媽沒有聽工作人員勸告……” 這樣四處都有、整齊劃一的攪渾水,不得不讓人懷疑背后是有人組織的。有網友指出,這極有可能是雇傭專門的“水軍”來搗亂的——尤其一些“爆料者”連微博頭像都沒有,此前也沒轉發或發布其他微博,更令人生疑。這些人通常受雇于網絡公關公司,以拿錢幫人發帖回帖造勢為生。 把輿論之水攪渾,模糊事件焦點,轉移核心話題,淡化事故主體責任,是“水軍”們的看家本領。就“電梯吃人”這件事而言,即便權威官方——荊州市安監局局長都出來澄清說“事發時電梯并不處于維修狀態”之后,那些混淆輿論的聲音依舊像病毒一樣在網上蔓延。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抽樣報告顯示,22%的網友認為是“女子執意乘電梯釀慘劇”。 與這起“電梯事故”類似,在以往的很多安全事故、媒體事件中,都有大量的“水軍”出沒。他們用各種注水帖將真實的網絡民意“淹沒”,進而有組織、有預謀地把控著輿論走向;在有些案例中,一些“能量”比較大的人,甚至可以一邊發動“水軍”灌水一邊刪除其他帖子,讓輿論聲音呈一邊倒。 此前,聽一位在企業公關部工作的朋友說,動用“水軍”造勢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水軍”們還會通過“發一帖頂多帖”等形式,讓“自己人”的聲音牢牢把控微博評論、新聞跟帖的“熱帖區”;如果不想有明顯的“水軍”痕跡,還可以要求公關公司編寫不同的“注水帖”,但這樣需要支付更多的費用。 “逢事故必有水軍”,是一種性質很惡劣的輿論亂象。一旦事件真相被“水軍”混淆,民意就有可能被誤導,事故追責也會受到影響。如果花錢雇傭“水軍”就能逃避追責,事故責任人恐怕不會反思事故原因、總結事故教訓,很多悲劇性事故也將因此重演。另一方面,“水軍”猖狂地顛倒是非黑白,對于事件當事人及家屬,不啻一種“二次傷害”。 逝者已矣,如果一條生命的消逝、一個家庭的破碎,被一些人以“花錢消災”的方式糊弄過去,而不能換來應有的檢討、反思和追責,這樣的結果將令人深感遺憾。對于“水軍”亂象,除了呼吁那些“賺臟錢”的人良心發現而“改行”,也需要有關部門拿出對癥的治理手段。另外,作為旁觀者,我們起碼可以做到,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輿論,多一些甄別能力,別太輕易被“水軍”忽悠,努力發掘真相并讓正義得以伸張。 事故還在調查中,我們期待有關方面盡快給出權威的說法,給逝者一個交代。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