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的是更新城市管理理念,矯正當下一些城市管理中的畸形政績觀。一定意義上說,城市管理者能否真正擺脫“重地上輕地下”、“重‘面子’輕‘里子’”的短視,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地下管廊綜合治理的成效。 “城里看海”、“馬路拉鏈”等百姓抱怨多年的問題有望逐步消除——據新華社8月10日報道,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全面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意見明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使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 近年來,在一些地方,逢雨必澇、“馬路拉鏈”頻現、地下管網老化等城市病,共同指向我國城市地下管廊建設的滯后與混亂,而在諸如城市內澇被淹、被挖空的地面塌陷、管網爆裂傷人等事故和慘劇過后,輿論的焦點也往往指向對地下管廊現狀的詬病。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治理城市地下管廊亂象的迫切性日益凸顯。各種地下管網建設不斷提速、規模不斷擴張,有限的地下空間出現了管網縱橫交錯、雜亂重疊的無序現象,已然成為阻礙城市發展之痛。 規范管理的嘗試在不同地方推進。一些城市發布了有針對性的地下管線管理條例。《管線測繪技術規程》等一系列測繪地理信息行業標準于不久前陸續發布。如今《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更是從規劃、建設施工、使用、維保、管理、資金投入等方面,對城市地下管廊提出了具體要求,可謂公眾期盼已久的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如何落實好這一頂層制度設計,正是我們當下要費心思的事情。 首要的是更新城市管理理念,矯正當下一些城市管理中的畸形政績觀。由于地下管廊的隱蔽性,在很多城市管理者看來,地下基礎設施建得再好,外人也看不見,與其在地下設施上動腦筋、費工夫,不如多在地上做文章。于是,光鮮亮麗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之類比比皆是,而地下管廊的規劃建設卻被選擇性忽視。 然而,“里子”沒搞好,“面子”便時時會難看。“逢雨必澇”、地面塌陷、管網爆裂等屢見不鮮的事故就是明證和教訓。一定意義上說,城市管理者能否真正擺脫“重地上輕地下”、“重‘面子’輕‘里子’”的短視,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地下管廊綜合治理的成效,而將地下管廊綜合治理的成果與現行政績評估和考核標準掛鉤,或可促進這一制度的落實。 綜合治理地下管廊亂象,不僅工程量大,其中還牽涉錯綜復雜的權屬關系。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各自為政、多頭管理,客觀上要求治理過程中明確各方權責、加強統籌協調。對已有的地下管廊,在加強維護的同時,要完善消防、供電、智能管理等配套設施,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對即將規劃建設的,在對其必要性和科學性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本著綠色節約、可持續的原則有序建設,確保其建成后與既有管廊“和諧共處”。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少走彎路、少付“學費”,既是地下管廊規劃建設的要義之一,也是城市管理其他方面當牢記的原則之一。我們希望諸如“國外地下管道很寬敞”等,不僅僅是國人的飯后談資,也期待“共同溝”、“海綿城市”等成功經驗能在中國城市管理中開花結果。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城市的“生命線”,其建設和管理需要多一些未雨綢繆,由此,才能讓宜居城市、智慧城市不再是遙遠的夢想,才能讓百姓盡早享受到安全、便利、舒心的城市生活。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