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6日,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在巴西圣保羅舉行,世界技能組織63個成員國家和地區共1209名選手參加了50個項目的角逐。中國代表團獲得了4個金牌、6個銀牌、3個銅牌和12個優勝獎的佳績,首次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奪得金牌,實現歷史性突破。其中,5名廣州選手奪得2個銀牌、1個銅牌、2個優勝獎的佳績,占我國所獲獎牌數的五分之一。 對很多市民來說,技工并不陌生,電器維修、工廠生產都少不了技工的身影。但技工也能參加“奧林匹克”競賽,也能獲得國際金牌為國爭光,可能還不為人所知。這一次,廣州5名選手取得的優異成績,充分證明了廣州的技術教育水平,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在國際上也有不可忽視的競爭力。 廣州作為制造業強市,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技工人才,這既是廣州制造業水平的體現,也是長期保障廣州制造能力領先的人才基礎。廣州5名參賽選手的參賽項目,包括“制冷與空調”“CAD機械設計”“機電一體化”等。不難看出,這些都是當下十分常見而實用的技術,讓這些made in Guangzhou(廣州制造)的世界一流技工,帶動廣州職業教育和制造水平的發展,應有可期。 一方面,以比賽為龍頭,帶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培養更多高水平的技術人才。說到國際比賽,筆者想到此前有相當爭議的奧數,盡管中國代表隊成績一貫出色,但仍然屢遭詬病就是因為割裂了參加比賽和日常學習、培養個別選手與調動大眾興趣的聯系。廣州技工選手在競賽中取得了好成績,并不是為了競賽而競賽,而要借此提升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為高技術人才贏得更多尊重。原來技術工作也可以這么“高大上”,以此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職業教育,這無疑是“廣州制造”之福。 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技術學校的教育方向更強調學以致用,廣州不能自滿于已取得的成就,而要不斷更新技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當前,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機器人、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層出不窮的新概念各領風騷兩三年。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技術教育有自己的周期,要完全貼緊技術潮流恐怕不太現實。廣州除了梳理其中基礎性、根本性的教學內容、輔以短期的熱點培訓外,最關鍵的是培養當代技工快速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畢竟技術會過時,但只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擁有一流的學習能力,技工就能永遠站在產業發展的前沿。 (張漲)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