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病”新潮會被拍死在沙灘上嗎?
2015-10-30 17:09:22??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短評 推廣“手機看病”亟需法律“清障” “手機看病”正在走進千家萬戶,受到諸多年輕人的歡迎和追捧。遺憾的是,在“手機看病”不斷發展和普及的當下,法律法規并沒有及時完成“新陳代謝”,“手機看病”依然處于法律真空地帶。所以,要想“手機看病”得到有序規范的推廣,就應該在法律上進行優化和補充,實現有法可依的目標。 事實上,“手機看病”不過是傳統診療模式的延伸,但其所具有的便捷、靈活的屬性,卻是傳統診療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基于此,有必要立足于法律視角,為“手機看病”暢通阻滯,從而惠及更多的病患,滿足他們的診療需求。(劉建國) 對“手機看病”難題,監管要出來說話 滯后于的行政監管,往往會拖互聯網+業務發展的后腿。以手機看病為例,手機看病app在現實中推進并得到實踐,已經走在了醫療監管部門的規范前面。人們對手機看病的效力以及由此引發的問題怎么看,事實上是對行政監管部門提出的問題。這種先有手機看病,后有爭議、觀望、疑惑,醫療監管部門不應置身事外,當甩手掌柜。 對“手機看病”,須結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師、中醫師個體開業暫行管理辦法》等法規,結合醫療保險制度和患者需求,規范醫療行為,提出創新管理辦法,既讓手機看病方便市民,又避免手機看病侵犯患者權利,擾亂醫療行業。(卞廣春) “手機看病”,仍是看起來很美 除了制定網絡看病的相關法規,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外,還要解決好“手機看病”中的收費模式問題。如果網絡看病無法最終與醫保有機結合、全面綁定,則“手機看病”就難以做大,更難走遠。同時,網絡看病平臺自身,也存在著收費模式問題,其難以僅只靠當前的一輪輪融投資,來解決其APP免費化所帶來的收支逆差之寒冬。只有讓“手機看病”取得實實在在的療效,人們才能充分信任之,才會心甘情愿掏錢上網看病。 “手機看病”,看起來是個好東西,但當下,還一時難以做到掏出手機,就可看病、看好病,從此消彌醫生與患者的時空距離。只有先祛其自身“頑疾”,才能讓它不僅看起來很美,還能“看”過之后,讓患者、醫生、網絡平臺,眾皆美美才行。(陳懷瑜) |
相關閱讀:
- [ 10-22]“滴滴醫生”能否讓看病變輕松?
- [ 10-15]“便宜治病”的執念是在控訴看病貴
- [ 10-15]讀懂衛生廳長“治病偏方”受熱捧背后的期待
- [ 10-09]讓預約看病成為一種好習慣
- [ 09-17]保障廉價藥供應也是一種公益
- [ 09-16]專家辛苦看病,黃牛黨輕松賺錢,怎么辦
- [ 09-10]誰來拯救“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病?
- [ 05-26]貪腐院長頻出,看病焉能不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