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原定的秋游被教育局緊急取消,南京古平崗小學四年級學生豆豆(化名)想不通,給鼓樓區教育局局長寫了一封信,稱取消秋游如“晴天霹靂”。(11月12《現代快報》) 書信不長,且錯別字不少,有的字還以拼音代替,可教師卻稱“厲害”,網友都力挺,原因何在?恐怕不只在于孩子的“初生牛犢”,敢向權威來“維權”,更在于其中字里行間,滿滿的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 無疑,感到“晴天霹靂”,如“利劍般穿心”,是孩子的用詞,未必痛苦至此,但背后折射出的,應是其同齡人對秋游的十分渴望,對學校組織的集體戶外活動非常期待。 那么,孩子們為何對秋(春)游如此期待呢?有兒童天性使然,恐怕更因類似活動已成“規定”動作,孩子們在以往游歷中,收獲了快樂,這才每逢“佳季”倍思“游”。鼓樓區此番取消秋游,必定有他們的考慮。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對該區的孩子報以憐憫與同情。畢竟,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無論秋游還是春游,抑或其他游,基本都是一日或半日的“短時游”,其“走馬觀花”式匆匆,“蜻蜓點水”式浮淺,相比于一學期并不短的時間,相比于大自然豐富多彩的內涵,尤其是相對于孩子們天真爛漫與無比好奇,終究是短得可憐。孩子們在秋游上表現得如此望眼欲穿,正在于類似活動開展得太少。 南京如此,全國其他地方又如何呢?恐怕更不樂觀。或因認識不足,或為安全考慮,或是太嫌麻煩……本應正常開展的活動,成了孩子們可望不可即的幻影,進而結成孩子心底“永遠的痛”。不僅如此,甚至在校園之內,課間不準亂跑亂動的“圈養”,無所不在的“禁區”,更讓孩子們蜷縮于一室之內,只能透過教室的門窗,去感受大自然的芬芳氣息與雨露陽光。 看來,在孩子們渴望感受四季,擁抱自然上,有那么多的“人在學途,身不由己”,南京此四年級小學生的“肺腑之言”,只不過以一種特殊方式,為人們做了一種特別呈現。如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怎樣還孩子們一片清新空氣與明媚陽光,教育和社會應該有解。 |
相關閱讀:
- [ 11-20]學校秋游怡情莫忘修德
- [ 09-19]“秋游生死協議”是什么東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