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漳州市內各個縣市區都有景觀棧道的身影。盡管景觀棧道被多數人認為是惠及民生的生態工程,但在一些專業環保人士看來,其背后存在著諸多生態隱患。(12月30日《福建日報》) 誠然,人工建設的景區棧道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比如木棧道用料的質量問題、景區生態系統失衡問題等等。但我們不能因為擔心破壞而終止對自然環境的利用,更不能因為存在瑕疵而否定大眾的需求。實際上,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必定包容著對自然環境的改造。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有效的實施科學改造手段,使環境在破壞中利用,在維護中保養,并最終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局面。對于景觀棧道的修建來說,需要走的是在規劃中壯大、在管理中發展的路子。 景觀棧道應輕開發而重規劃。自然景色是一塊唯美的畫布,勾勒、裁剪、拼裝都需要有唯美的創意和科學的配比,是比修景觀棧道更加龐大和復雜的規劃過程。游覽線路的設計既要保護好珍稀的動植物資源,又要使都市驢友獲得最美的自然體驗;棧道工程既不盲目的修建成景區“立交橋”,又不放任美好的資源白白沉寂;即不將人工亭臺樓閣當做景區的“面子”,又不缺乏人性的、和諧的休憩場所。這一切都將歸功于完善細致的景區規劃,通過民主、科學的決策,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并最終形成自然和人文完美結合的景觀效果。 景觀棧道應輕建設而重管理。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這個目標,不應是一蹴而就的,也不需要城市管理者在限定的時間內提前完成。大力發展濕地、水源、森林等自然生態前提,是監管措施的到位和大眾對于保護自然環境共識的形成。對于惡意破壞自然的行為,一經發現就要從重處理,使違法者不敢嘗試挑戰大眾利益的惡果。對于普通民眾,加強“愛護景區、人人有責”的教育宣傳引導。 治大國若烹小鮮,城市管理也是一樣。修建景區棧道有利于百姓,但凡事均須三思而后行,總該考慮時機成熟與否、風險收益如何。城市管理者不能為了趕時髦、跟風向,看別人落好就一擁而上,而要真正沉下心來,仔細盤算怎樣做才是最適合。景區開發一味求快、求成,總會留下些半生不熟的產品,給城市的后續發展種下不易根治的弊病。 |
相關閱讀:
- [ 05-19]景觀改造不能脫離民生建“空中樓閣”
- [ 04-14]“葉落歸根”是最好的景觀效果
- [ 03-25]除了浪漫,落葉景觀道還應關注什么?
- [ 03-25]落葉景觀道“落葉不掃”還需“免揀”
- [ 03-25]“落葉景觀道”是公共美學的回歸
- [ 03-19]煙臺山景觀整治變“毀容”只怪施工隊?
- [ 07-10]責任缺失 “景觀橋”才成“奈何橋”
- [ 05-09]貧困縣億元造景觀格外刺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