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網絡醫托,不如打擊“醫托醫院”
2016-01-05 08:13:4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2015年12月下旬,新京報記者經“網絡醫生”預約,到兩家醫院做男科檢查,分別被檢查出附睪炎、弱精子癥和雙側睪丸鞘膜腔積液、早泄等多種疾病,醫生稱需要立即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否則影響生育。而記者同時又在兩家三甲醫院復查,結果發現,各項指標均屬正常。三位醫生均表示,上述兩家醫院所稱疾病系無中生有,存誤導消費。(1月4日 《新京報》) 醫托是醫療領域的痼疾,而網絡醫托則是“互聯網+”的負產品,是醫托的新變種。網絡醫托痼疾一日不除,政府形象就難免受損,不過,網絡醫托無孔不入,防不勝防,很難根除。所以,我們應當轉變思路,把防網絡醫托轉變為防網絡醫院。 網絡醫托依附的是醫托醫院,他們與醫院結成固定的利益同盟,用貌似熱情的誘惑,用小病大養、無病生病的恐嚇手段,榨取患者的金錢。這其中,醫托醫院無疑是為網絡醫托提供的土壤,若醫院能光明正大的接納患者,而不是靠醫托非法招攬患者,醫托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由此,我們應當把打擊醫托的利器對準靠醫托生存的“醫托醫院”。 不少民營醫院依靠醫托存在,成為名副其實的“醫托醫院”。和網絡醫托一樣,“醫托醫院”也是非法存在。大部分“醫托醫院”都有個共同特征,即他們都是民營醫院。民營醫院要在衛生部門注冊,否則就無法營業。基于此,衛生管理部門就可以加大民營醫院的監管,抽查醫院的患者群體,如果醫院的絕大多數患者是外地患者,或者是醫療費用超乎尋常地高,即可重點監控。其實,調查出“醫托醫院”也不難,發現需要重點監控的民營醫院后,在醫院門口調查患者的求醫經歷,即可洞察一切。 醫托損害了患者的權益,難道患者就自愿啞巴吃黃連?當然也不是,不少上當受騙的患者選擇了投訴、舉報或者報警,一般來說,職能部門也很關心患者的權益,并能積極對待患者的投訴舉報。但是,很多案件苦于沒有證據,只能不了了之。從這個角度看,患者要有維護自身利益的覺心和意志,也應注意保持證據,為職能部門打擊醫托醫院提供支撐。查明某所醫院屬于“醫托醫院”后,職能部門依法嚴懲,甚至取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有效地規范了醫院的辦醫行為,網絡醫托現象必然會大幅度消減,打擊網絡醫托將事半功倍。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