譴責不文明行為別變成暴力狂歡
2016-01-05 11:15:34??來源: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1月2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熱傳。畫面中,幾名乘客在與一位穿著時髦的女子理論,眾人指責其在上海地鐵車廂內吃泡椒鳳爪并將骨頭扔在車廂地上,女子不服,“舌戰”乘客,并拿出手機與爆料者對拍。據網友爆料,泡椒鳳爪女竟然是一名小提琴老師,還有網友爆料,該女子曾參加過浙江衛視的相親欄目。1月4日,有媒體記者聯系到這名女乘客,其承認自己是網傳的小提琴老師王若揚,但堅稱“沒有亂扔,沒有妨礙他人,沒有影響公共環境”。因而拒認錯,也不道歉。 [詳細] http://news.fjsen.com/2016-01/03/content_17133029.htm 我們佩服你死不認錯的勇氣,但錯了就是錯了 根據《上海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乘客“不得在列車車廂內飲食”“禁止亂扔紙屑等雜物”,該女子的行為顯然已經違規。在典型的公共空間內,該女子不但做出如此不文明舉動,還對其他勸阻的乘客惡語相向,并堅稱沒有犯錯,其成為“網絡紅人”實屬咎由自取。[詳細] //www.hxt111.com/r/2016-01/06/content_17146392.htm 可網民譴責行為演變成暴力狂歡就明顯過了頭 “鳳爪女”存在的意義更多是警示世人,而不是娛樂大眾。但從過程來看,大眾除了正義凜然以外又多了幾分鬧劇的色彩。大概誰也不會想到,一起因公德問題而聚焦起來的公共事情,最后卻成了曝光個人隱私的樂園。[詳細] //www.hxt111.com/r/2016-01/05/content_17141349.htm 在集體暴力狂歡中,我們容易忘記正義實現的法治規律,忽略了對他人權利的敬畏。被所謂正義蒙住理性,就容易將長期積攢的怨氣不公平地集中發泄在某個人身上,越界而為。[詳細] //www.hxt111.com/r/2016-01/05/content_17140369.htm 公共事件中的地域攻擊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這幾年,上海地鐵一向是地域話題的前沿陣線。為該事件火上澆油的,正是有網友翻出一張三年前的微博截圖:一個疑似為鳳爪女的乘客坐在地鐵上大啃雞爪,正文是“該硬盤不停在地鐵上吃泡椒鳳爪,吐了一地,這種人能趕出去嗎”。(注:“硬盤”是近年來某些上海人對外地人的稱呼。)[詳細] //www.hxt111.com/r/2016-01/05/content_17139797.htm 在一個現實事件引發網絡暴力事件的同時,事發地的網友往往還會義憤填膺地站出來高呼“滾出××”。這種毫不客氣把自己當“主人”的行為,看似在維護城市形象,實則給城市抹黑。[詳細] //www.hxt111.com/r/2016-01/05/content_17141326.htm “規矩”制定出來僅僅掛在墻上,比沒有更糟 上海地鐵女乘客在大啃雞爪及遭遇制止時,我們都沒看到有乘務人員或乘警出面制止,更不用說處罰了。如果地鐵都是有規章而無執行措施、縱有再多的曝光,也很難杜絕地鐵不文明與違規行為層出不窮這一現象。 //www.hxt111.com/r/2016-01/06/content_17145590.htm 在我們的社會中,恰恰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能亂扔亂吐”類似這種常識經常遭遇挑戰,越是底線,越有人去突破。這說明,我們的公共品質還有待提高。指責不難,但重要的是如何根治這一現象。參考國外經驗,大幅提高懲罰力度,并將一些突破底線的行為列入輕罪,嚴格執行,不失為治理之道。[詳細] //www.hxt111.com/r/2016-01/05/content_17142300.htm ? 我們希望女乘客能道歉,向車廂的其他乘客、向地鐵清潔人員,但,無須逼著她向所有人低頭。弄懂這個道理,也許女乘客發自內心的歉意,會來得更順暢一些。 ? 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設心態”。能夠意識到不文明行為,以正面引導的方式去批評,不跟風評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嚴于律己,才是公民應有的態度。 你向別人揮舞道德大棒的時候,是否會反躬自省出自己也有無視紅綠燈而橫穿馬路,是否也曾隨口吐掉一塊口香糖。每個人都有一個“小”字,因此沒必要無限放大出別人的“惡”字。正義感和公德心真正的效力在于點到為止。如果讓它無限膨脹,看似大義凜然,實則過猶不及。 “鳳爪女”風波是一堂公民課 如何正確引導網民宣泄仍在積聚的一泄千里、一扒到底的能量,這也是對整個社會公德高低與否的巨大考驗之一。 不文明的事,我們都不是旁觀者,“鳳爪女”也不是百年一遇的奇葩,諸如公共場合吐痰、刻字、不講秩序等不文明行為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的,這一點恐怕少有人能置身事外。 “鳳爪女”存在的意義更多是警示世人,而不是娛樂大眾。但從過程來看,大眾除了正義凜然以外又多了幾分鬧劇的色彩。大概誰也不會想到,一起因公德問題而聚焦起來的公共事情,最后卻成了曝光個人隱私甚至搞地域歧視者的樂園。 //www.hxt111.com/r/2016-01/05/content_17141349.htm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