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高校發布的圖書借閱數據發現,名著小說不再獨霸紙質書籍借閱排行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專業書籍。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統計,借閱排行榜專業類書籍占到一半,借閱最多的是專業書籍《結構力學》。武漢科技大學借閱排名前十名都是專業書籍。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明史》、《史記》等專業書籍躋身借閱排行榜前十名。(1月5日《楚天都市報》) 近年來,隨著電子書以及各類網絡資訊的洶涌而至,紙質書籍一度風聲鶴唳,許多紙質書店不得不關門歇業。作為紙質書籍中流砥柱的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亦不可避免地遭遇讀者分流和借閱率下滑的巨大壓力。曾幾何時,圖書館里文學類書籍頗為走俏,尤其是暢銷小說長期扮演著圖書館書籍借閱率的主要拉動力量。此番專業書籍借閱率在多所高校圖書館的反彈現象表明,即便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專業集群”優勢仍不可比擬。 對于熱愛閱讀者而言,圖書館猶如閱讀者的精神“圣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總會吸引不少虔誠的閱讀“圣徒”,究其原因,當然還是在于圖書館藏書量大,配套功能齊全,環境舒適,閱讀體驗效果甚佳。但圖書館的這些傳統功能,顯然無法與方便快捷的手機等互聯網閱讀方式相提并論。站在筆者角度看,就算再如何喜歡圖書館的閱讀環境,如果手機閱讀能夠滿足基本的閱讀需求,大抵是不會刻意選擇前往圖書館。 近年來,針對紙質書籍銷量的下滑,不少論者批評以手機為代表的互聯網閱讀存在種種弊病,鄙之以“淺閱讀”。但現實提供了有力反證:正是因為手機等互聯網閱讀方式的普及,才有效激發了那些過去不大閱讀群體的熱情。再說,閱讀過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達成閱讀效果。無法否認的事實是,正是互聯網閱讀載體的多樣化小型化,才為閱讀者進一步挖掘過去難以利用的點滴時間提供了諸多方便快捷的選擇。 當然,這并不是說面對互聯網閱讀,過去紙質閱讀的興盛時光就會送進歷史的故紙堆。幾所高校借閱榜單的變化其實已經表明,圖書館的專業優勢以及舒適的閱讀體驗環境,在蓬勃的互聯網閱讀時代仍具有極強的競爭力。或者說,圖書館與互聯網閱讀方式不應是誰壓倒誰的問題,而應是相互補充長期并存:互聯網閱讀可以為一般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閱讀選擇,而圖書館則可一門心思打造“專業集群”式閱讀服務。 (作者為資深評論人) |
相關閱讀:
- [ 12-18]圖書館,應“用”而生
- [ 12-18]圖書館冠名應符合公共利益
- [ 11-18]讓“熊孩子”在圖書館慢慢成長
- [ 09-30]24小時圖書館豈能因不文明而縮水
- [ 08-31]圖書館擺假書讀者意見去哪了
- [ 08-17]圖書館要“讀相”還是要“睡相”?
- [ 08-17]圖書館里的呼嚕聲需以城市之愛來消弭
- [ 08-17]圖書館要“讀相”還是要“睡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