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的倒閉潮,從去年以來有止跌回暖的跡象,從不同渠道均有信息傳出。人們對紙書閱讀仍有可持續的熱情,實體書店仍然是讀者眷戀的文化場所,書店還有成為城市文化地標的實力,數字閱讀并非書店的敵人…… 近日舉辦的“2016全國千家實體書店發展大會”,對實體書店重現生機的狀況給予了積極的呼應。官方代表表示,原本計劃于2015年推出的實體書店扶持政策將會于今年很快出臺。但去年對于政府扶持的討論,有這樣一種聲音:雖然扶持政策的利好作用值得肯定,但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實體書店具備立足市場的能力。 第三極書局、“風入松”倒閉,三聯書店退出廣州,源自2010年前后的實體書店關門事件,引起了一輪輪關于書店生存的討論。就在公認實體書店已經走到末路的時候,從2015年開始,大家發現實體書店關閉的消息漸漸少了,反而是新書店開張的消息多了。比如“紙的時代”在數個城市開設了不同風格的書店,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2015年11月,蘇州誠品書店的開業成為書業乃至媒體界的一件大事,不少從業者在開業第一時間內前往蘇州“朝圣”,這是去年書業的一大文化事件之一。隨后,當當宣布要在3年內開設一千家實體書店,這個舉動起碼表明,這家著名的網上書店對于經營實體書店有充足的信心。 實體書店重樹信心的源頭,來自于觀念的改變。數字閱讀的浪潮已經平穩,暫時無劃時代產品進一步推動數字閱讀的普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紙質閱讀乃至于到書店翻書買書又重新為人們所重視。如果說“書店的關閉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的消失”這個觀點在幾年前成立,那么現在完全可以說“書店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體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三聯書店推出24小時不打烊服務,引起一時轟動,是實體書店強化其作為文化地標作用的重要舉措,也是實體書店主動強力介入公眾文化生活的大動作。 危機產生于實體書店本身模式的古老與單一。在賣書的同時賣咖啡,曾經這種被當作時髦做法的經營方式,現在看也成了無聊的復制,人們開始討論書店的靈魂。讓書店有靈魂?這可能對許多人而言,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事情,但對于那些真正掌握了實體書店未來發展趨勢的人來說,書店的靈魂應該由以下要素構成:獨一無二的品位、親切友好的環境、無距離感的人文色彩、無聲的精神慰藉……直白地說,要讓到書店的讀者,真正有如沐春風的愉悅,有舍不得走的依賴感。 越來越多熱愛實體書店,且有想法有辦法改變實體書店困境的人,開始介入到實體書店的實際運作中來。多年來輿論的不斷呼喊終于改變了實體書店的生存環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需要實體書店經營者踢好臨門一腳。抓住這線生機,培養并壯大實體書店的生命力,成為對實體書店經營者最大的考驗,但愿他們能夠完成一次漂亮的逆襲。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