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新的產品和服務以火箭般的速度不斷涌現,正如很多人還沒聽說有“租人軟件”這回事,但是“閃電租人”“快來租我”“時間租賃”等等“租人軟件”早已開始攻城略地、瓜分市場。既然效率本身就是“互聯網 ”經濟的特征之一,誰有了效率誰就能夠搶占市場先機,那么這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 如果單純從名稱來看,“租人”也可以看做是“雇人”,就是通過這樣的軟件平臺,讓那些有空閑時間,可以給別人提供某種服務的人和需要這種服務的人聯系起來,讓雙方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但是說到各類“租人軟件”所經營的業務內容,卻不得不引起監管部門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視與警惕。 在各類“租人軟件”,除了有人租賃陌生人的時間來幫自己修電腦,來陪自己購物、吃飯、喝咖啡、看電影之外,還有很多人則完全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租人”的幌子干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有媒體調查發現,“租人軟件”上的出租者,絕大多數以年輕女性為主,而在10個出租自己的女性當中,就有4個提供高價性交易。 也就是說,所謂的“租人”,實際上就成了一種“賣身”,而這些“租人軟件”客觀上充當了一種“拉皮條”的角色,成了雙方實現非法交易的一種渠道和平臺,很顯然,這是社會道德與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當年東莞“掃黃打非”的時候,有人戲稱色情業首先實現了“互聯網 ”,“失足女”都轉移到了微信上去招攬生意。但是現在看來,這些五花八門的“租人軟件”平臺的出現,讓“互聯網色情”變得更直接、更赤裸。 僅僅呼吁“租人軟件”的使用者守法守德、潔身自好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種新的業態方式,政府監管部門一定要讓自己的監管視線延伸到這些新的業態形式。不管是對于軟件的開發和管理者,還是對于用戶,都要納入監管范疇,鼓勵正常的社交和業務,對于違反國家法律,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則要嚴厲打擊、嚴懲不貸,以避免“租人軟件”成為烏煙瘴氣之地,藏污納垢之所。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