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清查“存量”,又打擊“增量”,單靠監管部門的介入不現實。對電信企業來說,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下一步,還要將“最嚴監管”從“運動式”轉向常態化。】 工信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2016年12月31日前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實現實名登記,而且強調要從反恐的高度看待這一任務,“不實名就停機”。這被外界稱為“史上最嚴電話實名制”。實名制的改革由來已久,應如何看待這一“最后通牒”?實名制會不會損害民眾的隱私權?有關國有企業又該擔負怎樣的責任? 從國際經驗來看,實名制并不必然導致隱私泄露,關鍵在公權力和國企如何保障手機的私密。相反,一些游離在注冊制之外的“黑號碼”,反而容易被電信詐騙團伙利用。目前大陸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已達到92%,但仍有近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倘若這些漏洞被不法分子甚至恐怖分子所利用,對公共安全的沖擊不堪設想。 前些天,甘肅一教師遭遇電信詐騙,省吃儉用一輩子的23萬元購房款瞬間蒸發,“一套西裝穿17年”的他憤然自殺。這一幕,令無數人憤慨、動容,這也是監管部門強調電話實名制的動因。盡管會給一些人帶來不方便或者不信任的感覺,但從關系民眾福祉的整體公共安全來看,這么做,值。 嚴是愛,寬是害,那么應當誰來“愛”?又該怎么“愛”?監管部門提出了較為明晰的標準。一方面要求電信企業及時告知補辦手續,另一方面開展針對“黑卡”的專項整治工作。既清查“存量”,又打擊“增量”,單靠監管部門的直接介入不現實。對電信企業來說,大多數屬于國有企業、中央企業,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守住用戶規范登記的“防火墻”。 難就難在作為虛擬平臺的民營企業,它們數量眾多、又過度依賴虛擬號碼帶來的豐厚利潤。這方面,工信部聯手公安部已對相關違法犯罪“亮劍”,打擊效果不錯,一大批不法企業被關停。下一步,還要將“最嚴監管”從“運動式”轉向常態化,在源頭上堵住非實名注冊、冒名頂替注冊的行徑。讓這些企業舍得放手、真正承擔起責任,“疏”和“堵”都不可或缺。 “喂,我是你領導啊,明早來我辦公室一趟!”“公檢法,反洗錢”……這一類電信騷擾,讓不少人防不勝防,事后執法要么追繳時間太長,要么“基站發射”“境外詐騙”讓追繳成本太高,必須通過實名制來正本清源。而另一類賣房中介的問詢、商場促銷的推介,又屬于被人利用了實名制的缺陷,“買賣個人的手機號碼”,同樣需要監管機構守住信息資源、防止“內鬼”與商家暗中勾連。在“互聯網 ”的信息社會,讓法治守護公民安全,始終在路上。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