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求真”志愿服務讓謠言止于“治者”
2016-08-23 16:52:5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人販子在莆田搶小孩”“莆田二中跳樓學生的一封信”……這些未經證實的信息,話題自帶聳動性,而且往往“有圖有真相”,不明真相的群眾當然會信以為真,以致謠言得以鋪天蓋地流傳;同時,公布真相和制造謠言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公布真相要考慮事實的精準性,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捏造謠言在技術手段上很容易實現,而且往往不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這是真相有時“跑”不贏謠言的原因。但是,莆田市的“網絡求真”志愿活動開展以來,在短短4個多月內求證了近30起網傳信息,說明這個活動在破除網絡謠言方面有其獨到之處。 首先,“網絡求真”志愿服務符合網絡發展的基本特點。網絡技術越先進,網上的信息量就越龐雜,事實真相的“辨識度”就越低。而“網絡求真”志愿服務采取的是“因網民而治”的方針,以組織全市志愿者求真網絡真相的形式,將全市志愿者全面鋪開,各點擊破各地謠言,針對就是網絡信息龐雜、有關部門不能一一求證的弊端,能極大的節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從根本上說,“網絡求真”志愿服務是“流言止于治者”的創新和深化。因為真相通常只掌握在具有公權力和公信力的部門手中。對于這些部門而言,別有用心者在網上公布所謂“駭人聽聞的重大事故”后,如何在第一時間作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就很重要。而“網絡求真”以治者——莆田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牽頭,以志愿者的求真信息為真相的基礎判斷,是“流言止于治者”的創新和深化,能讓謠言從根本上失去生存的土壤。 第三,“網絡求真”志愿服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手段。對于那些造謠、傳謠的行為,當然需要從立法的角度設立“防火墻”,從行政的角度加強懲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立法往往因為滯后而照不進現實,處罰也不是根本的目的。而“網絡求真”志愿服務通過以身作則、言傳身傳的方式,鼓勵自己和身邊的人一切以事實為行動準繩,融法于理,凈化網絡風氣,這種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往往會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 當然,“網絡求真”志愿服務也為公權部門提供了另一種快速公布網絡真相的可能,即在了解到志愿服務者提供的綜合信息后,公權部門公開信息不一定要等到所有調查結束后,而是可以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和事件本身的緩急適時地公開信息,滿足社會民眾的知情權,及時消除社會輿論的疑慮,真正讓謠言止于“治者”。 |
相關閱讀:
- [ 08-18]圍觀明星婚變 謠言不能興風作浪
- [ 08-17]如何批駁謠言展示政府治理能力
- [ 08-15]治理網絡謠言,杭州給出了“官方樣本”
- [ 07-20]不留想象空間是公共信息發布底線要求
- [ 07-07]“上半年十大謠言”警示了什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