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下人到居民,并非只是名稱上的變化,這背后更伴隨著權利的“補給”和公共服務走向均等化的難題。相關部門需要在協同治理中拆藩籬、填鴻溝。】 9月19日,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意見》提出,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并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統計制度。 如報道所稱,將農業人口和非農業戶口統一為居民戶口,這意味著,自1958年開始、在中國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城里人”和“鄉下人”戶口身份識別將不復存在。“居民”二字,顧名思義,它的深層次內涵在于,旨在解決過去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打破城鄉戶籍壁壘,這正是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歸宿。 毋庸諱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鄉下人”是蔑稱,一度被標簽化,充滿了歧視意味。如今,“鄉下人”退出歷史舞臺,標注著時代進步的刻度。更重要的是,從鄉下人到居民,并非只是名稱上的變化,這背后更伴隨著權利的“補給”和公共服務走向均等化的難題。 當前,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福利還無法相提并論。比如,農業戶口參保的新農合一般只保大病,住院才可以報銷,但居民和職工的醫療保險,不但住院可以報銷,門診看病也可以報銷,退休后還有各項醫療費報銷待遇。這種差距的存在,與歷史原因有關,也與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有關。 不難想象,經此改革之后,城鄉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務將逐漸靠攏。比如,社會保障體系將逐步統一,鄉村居民更有獲得感,也更能體面生活,感受到權利平等彰顯的尊嚴。當然,這種公共服務的平衡不是削峰填谷,將城里居民的福利打折分給鄉村居民,而是致力于共同提升,尤其是加大鄉村居民的躍升水平。同時也要看到,鄉村居民的福利,也許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與城市居民同步,兩者差距將逐漸縮小,最終實現平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改革不是建立在剝奪“鄉下人”現有利益的基礎之上。換言之,不是把農民手中的土地奪走,更不是讓農民失地后享受不到基本保障,而是尊重農民的現有各項權利,并在此基礎上升級。正如有學者所稱,“轉居既不是變成非農戶口,也不是變成過去概念的城市戶口”,而是強調在國土范圍內,都是平等的身份。這就給農民吃了定心丸,也讓戶籍制度改革更有魅力和生命力。 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啃硬骨頭、涉險灘,這是必須正視、必須有所作為的現實命題。戶籍制度等硬骨頭,很難啃卻又不能不啃。應當意識到,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進程,須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與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相一致,與呵護公民權利更好實現相對應。 開弓沒有回頭箭。北京推動的此次戶籍制度改革,關注度高,頗具范本價值,“骨頭”也更難啃。相關部門需要在協同治理中拆藩籬、填鴻溝,把“戶口福利”變成人人共享的改革紅利,讓權利福利浸潤在每個居民身上。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