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義”反腐沒有禁區
2017-04-06 14:05:4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人民的名義》,真正的好劇。”、“《人民的名義》,現代版官場現形記,真心好看。”、“《人民的名義》盡顯官場生態,真的太精彩了,就是更新太慢,看得心欠欠的啊。”被稱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刷屏朋友圈,被不少年輕人點贊。《人民的名義》熱播,標志著沉寂十年的反腐題材劇高調復蘇,與現實中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交相輝映。(據4月5日《華西都市報》) 藝術來源于現實,但高于現實,這是藝術創作的規律,用來衡量《人民的名義》,一點也不為過。在玄幻劇、IP劇、小鮮肉、小鮮花當道之際,一眾老戲骨擔當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走紅看似偶然,其實是現實的必然。 2004年之后,受政策影響反腐題材電視劇逐漸淡出熒屏,幾乎形成了10多年的空窗期。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倡廉力度空前,文藝創作卻沒有反映出來,顯然有些與時代脫節。《人民的名義》則填補了反腐題材空白,加之制作精良,演藝水平高,由此獲得廣大觀眾的青睞。 從《人民的名義》播出來的效果看,收視率和口碑都上佳,觀眾不僅折服于老戲骨的演技,亦對劇中反映出的貪腐細節、官場眾生相、底層群眾生存狀態等津津樂道。《人民的名義》已然成為現象級電視劇,連諸多90后都開始追這部劇,老戲骨的粉絲團紛紛成立,“達康書記表情包”亦在網絡上流行開來。 恰如導演李路所言,文藝創作只有反映時代精神和人民關切,才有恒久生命力。“大時代面前,文藝不能缺席。反腐劇沉寂多年,一旦回歸就必須做成經典。”國民之所以熱捧《人民的名義》,不僅是對良心之作的認可,也是在對政府反腐政策的支持,希望看到高壓反腐持續下去,并逐步完善反腐制度,令官員“不敢貪、不能貪、不想貪”。 反腐敗沒有禁區,從近年來的中央反腐情勢來看,不僅在“打老虎”,也在“拍蒼蠅”,還在海外“獵狐”,織成了一張天羅地網,讓貪官無處藏身。在現實中,面對強大的反腐壓力,無數貪腐官員惴惴不安,朝不保夕,不知哪天就會“落馬”。就如《人民的名義》里尤勇飾演的“小官巨貪”,過著“雙面人生”的生活,貪腐金額高達2.3億元,現金堆滿別墅,卻不敢花掉一分錢,知道自己遲早會被抓,悔之晚矣。 用文藝作品來描述反腐現實,不僅詮釋政府反腐政策,讓民眾看到政府對腐敗行為的強硬態度,亦可起到宣傳教育的效果,警告廣大黨員干部,不要忘記人民的利益,不要拿人民賦予的權力為所欲為、謀私利。《人民的名義》打破了反腐劇禁區,贏得一致贊賞,也預示著反腐需要“脫敏”,不能忽視輿論、文藝創作的力量,要放開束縛,形成社會集合力量,共同與腐敗行為斗爭。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