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不需老師監考,如果一人作弊,全班的成績都要作廢……這樣的反作弊考試辦法,如今正在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一個班級施行。《廣州日報》的這則報道,吸引了不少人關注。 據悉,實行上述辦法后,三場考試下來,沒有發現一人作弊,盡管考場無監考老師,但學生都自覺上交了手機等設備。既便如此,我還是要給這一做法打個差評。先不說別的,這一做法本身水分太多,不無作秀痕跡。 其一,雖然考場沒有監考老師,卻有比監考老師更厲害的殺招——監控。記者就是通過遠程監控室來觀察考場現場情況的。有了監控,還需要監考老師嗎?其二,考場座位安排是采取同一排學生兩兩隔開的方式,中間空著兩個空位,要作弊也不那么容易。其三,這是一個創新班,學生成績和綜合素質都很強(大一成績都在各自班級前五名),近一半同學可以拿到各類獎、助學金,不僅不需要作弊,也不敢作弊,否則后果很嚴重。 這樣的話,這個所謂反作弊的辦法,本身就沒有多少用武之地,其存在的價值也不大。采取這種反作弊辦法,對學校可能有點好處(比如現在許多人都知道這所學校了),學生卻沒有多少獲益,甚至淪為學校作秀的道具。 不過,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這一做法也不值得花費口舌批評。關鍵在于,這種把學生個人行為與全班每個人的成績掛鉤的辦法,既是典型的“連坐”,也是教育理念的倒退。 這是一所民辦院校,在校生都是成年人,已經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者說,他們本就應該懂得作弊行為的錯誤,能夠認識與承擔其相應后果。誠信考試當然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而如果采取這樣的“連坐”方式,就等于抹去了個體責任,模糊了基本規則。在這樣的情況下,既可能養成學生推卸責任的習慣,也可能人為造成學生之間互相的猜疑。這對學生個人和學校教育都沒有任何好處。 學校這么做,除可能是為了作秀外,還可能是出于管理上的惰性,而這種惰性又是源于社會管理模式的傳統慣性。在學校里,類似于“連坐”的管理方式并不少見,比如班級上有哪位同學遲到了,就對整個班級進行扣分。而在社會管理方面,這一手段經常被用于拆遷等問題。從效率上講,這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從人性與法治精神來講,這又是典型反人性、反法治的辦法。這在中國古代中,早已被嫻熟運用,并發揮至極致。 教育工作的創新,不僅要有方法上的新,還要有觀念上的新,才能與社會進步合拍。以傳統“連坐”方式來監督學生,不僅手段不新,而且思維更是退化落伍,這所院校有何可沾沾自喜的?這樣的創新,不要也罷。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