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近日發布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要求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行為,嚴禁在建筑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者為電動車充電。 近年來,我國電動車火災事故頻發,并呈逐年增長趨勢。電動車火災的發生,主要是由充電引發的。一是電動車到處停放,哪怕是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和樓梯間,也會停滿電動車,甚至有住在二樓以上的業主,從上面拉一條線到地下,為自己的電動車充電;二是充電本身帶來安全隱患。許多地方都因為充電發生了火災,事后一查,說是因為電瓶老化,還因為充滿后沒有及時拔掉。 小區內如何杜絕電瓶車無序充電、亂停亂放?前段時間,筆者看到一篇報道,介紹上海浦東張江廣蘭麗園小區實行“智能充電”的做法,效果不錯,值得推廣。 對于電動車充電存在的安全隱患,我們最容易想到的是加強管理,通過建章立制,嚴格監督來解決問題。上海浦東的廣蘭麗園小區之前也是這么做的。去年12月,上海市公安局發布關于加強電動車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等處,不得長時間充電。廣蘭麗園小區所在地的警方進行了專項整治,甚至開出了第一張個人消防罰單,但盡管耗時費力,但效果并不好,樓上“飛線”充電的情況還時有發現,簡直無法根治。 其實,這里有一個實際問題。你禁止“飛線”充電,那些二樓以上的業主的電動車總得有個充電的地方啊。再說,你禁止長時間充電,難道要業主下班后守在充電的車旁邊,一旦充滿即截斷電源,那豈不是要蹲守到半夜,或者半夜還得起床看一下?這在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操作的。既然實際問題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僅僅靠強制力去“堵”,當然堵不住。只有問題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在疏通渠道之后的堵,才是合理的、有效的、可行的。 廣蘭麗園小區的智能充電正是由此應運而生。公安、消防、居委會和業委會聯合推出了社區安全充電裝置。小區配備了7套電瓶車安全充電系統,分布在每棟樓的地下一層,每套系統都有8-10個插孔,能同時滿足七八輛電瓶車的充電需求。每一個安全充電系統的插孔右側,都印有一張二維碼,用戶微信掃描后,即可接入電源為電瓶車充電。在掃碼點擊“開始充電”后,才會接通電流。充滿一次大約需6小時,一次1.3-1.4元,一輛電動車一個月用電費用在20元之內。 遇有電瓶老化、電瓶充滿會自動斷電,用戶手機全程可以看到充電狀態,遇插頭被拔、充電完成,都會有消息第一時間推送到手機上。用戶的充電詳情,還會實時反饋到小區中控室,供小區工作人員24小時監控,甚至連電動車被偷也會及時發送信息。現在,整個小區內雜亂停放和接“飛線”的情況完全消失,結合云端設備和智能硬件,在管理上更加方便、科學、精細化。現在上海很多的小區里都安裝了小區電瓶車充電站,大家可以統一有序地去充電,而不會出現用戶私自拉線充電的安全問題。 上海這家小區實行“智能充電”的經驗,再次說明一個問題:在社會管理中,不僅需要健全制度,也應該注意發揮科技的作用。社會管理一靠教育,二靠法制,用覺悟和制度去解決難題,這是不錯的,但同時還應當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推廣電動車“智能充電”,就是治理電動車火災的一個好辦法,既解決充電難題,又消除安全隱患,實行“疏堵結合”,比起僅僅靠禁令嚴防死守,顯然是一個進步。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