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為了防范法律風險,還是履行社會責任,這些短視頻平臺都不能讓自己淪為監管空白地帶,成為假冒偽劣產品的集散地】 之前,微信小程序成為售假新陣地已讓很多消費者蒙受損失。如今,抖音和快手也成了假貨櫥窗。以上現象再次說明,在互聯網領域,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沒有止境。無論是網絡平臺還是監管部門,均應切實履行職責,完善監管措施,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查處、懲戒兜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不法分子,還消費市場一片清凈。 不能否認,視頻作者利用視頻內容向觀看者兜售假貨的手法,的確比傳統電商更難發現和處理。正規的電商平臺中,賣家均開設有網絡店鋪并留存有營業執照、交易記錄等信息,平臺還提供擔保交易,利用技術手段能夠篩查可疑商品,也有專門機構處理消費者的投訴舉報。而在快手、抖音短視頻軟件中,視頻作者不過將快手、抖音作為發布商品信息和交易渠道的平臺,商品交易、貨款支付則轉移到平臺之外的其他渠道。短視頻平臺根本無法記錄完整的交易過程,這極大地增加了平臺的監管成本和監管部門的執法成本,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也將陷入投訴無門的境地。 由此可見,如果不對此類現象加以重視,在其他電商平臺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快手和抖音無疑將成為木桶中最短那塊板,淪為假貨集散地。其實,這種銷售模式看似新穎,實則并沒有超出相關法律的監管范疇。某種意義上,視頻制作者已經成為經營者,快手和抖音則成為廣告發布平臺。那么,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法律法規,除了兜售假貨的視頻制作者需承擔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刑事責任外,視頻平臺也不能置身事外。當其明知或應知某短視頻含虛假廣告而任其發布的,將與視頻作者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無論是為了防范法律風險,還是履行社會責任,這些短視頻平臺都不能讓自己淪為監管空白地帶,成為假冒偽劣產品的集散地。平臺應嚴格落實主播實名制,以便事后追查兜售假貨的始作俑者;利用圖片分析、語義分析等技術篩查相關廣告,著重監管有“前科”的視頻制作者,封禁情節嚴重者;要求這些“網紅主播”將有購買欲望的消費者引流到正規電商平臺,而非進行私下交易。如果不能做到以上這些,就該一刀切地杜絕任何視頻作者“展示”所謂的自制商品。 當然,在一些經營者從傳統電商平臺轉戰到娛樂平臺、社交平臺的背景下,消費者須提高警惕,避免成為絕對相信主播的“腦殘粉”。此外,監管部門也應具備互聯網思維,與時俱進地擴展監管觸角。除了要求視頻平臺履行好管理職責外,還應從交易平臺、快遞物流等渠道入手,以全方位的監管切斷跨平臺的售假產業鏈。如此才能讓消費者通過短視頻平臺記錄美好生活,而非掉入“假貨櫥窗”之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