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內各大網絡平臺再度相繼被推上輿論風口。先是幾家熱門短視頻平臺被媒體曝光有注冊用戶肆意兜售假冒品牌手機、“山寨名牌”化妝品,甚至是走私車;緊接著,又有網上外賣平臺被指可以搜到不少隱晦名字賣香煙的“小超市”,“不僅購買流程快捷流暢,而且沒有確認和識別購買者是否成年”。這些五花八門的“擦邊球”生意,從不同側面說明,網絡平臺在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創業機遇、消費便利的同時,存在很多管理漏洞,落實和強化平臺責任不能成為一陣風。 區分來看,這些現象有的是平臺既有模式下出現的新情況。比如,外賣平臺上賣香煙。按理說,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外賣服務是不需要區分訂購者年齡的,不分長幼只要有需求,在平臺上下單,就可以坐等外賣小哥送到門口。這種生活方式確實方便。然而,按照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銷售香煙不僅需要專賣許可,而且有明確要求不能賣給未成年人。無論這些商戶有沒有取得許可,或者僅僅是為了所謂的體現平臺和商家“貼心服務”的“代買代送”,最終都存在一個要區分消費者年齡的問題。網絡訂餐模式剛興起時,一些無證照資質的商家入駐,結果出現許多“黑心外賣”,平臺一度面臨商家資質把關的問題,而如今這樣的新情況,面對的是細化管理的要求。其實這樣的問題倒也并不難解決,除了平臺加大對商家的“巡查”力度外,在管理上禁止代買香煙這類商品就足以掐斷那些違法銷售者的市場路徑,關鍵是平臺有沒有及時改進。 再說短視頻平臺上的售假,則更像是平臺延伸出新模式后出現的新問題。在很多人印象里,短視頻網站或客戶端應該是以“節目”核心做內容,是表現個人或專業團隊才華、創意的平臺,但在現實中強大的社交功能和粉絲經濟,使其成了電商的導流入口,于是才有了銷售“三無食品”“山寨名牌”這樣渾水摸魚的問題。一些注冊用戶兜售假名牌,不僅涉嫌制假販假層面的違法,并有可能侵犯品牌商的知識產權,假若平臺對此不予以足夠重視,或許還要承擔連帶責任。對平臺來說,這已不是被媒體曝光后進行一波整頓清理就能解決的問題了,而是要從根子上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機制。最起碼的一條,從注冊時就要對商業營銷用戶和非營銷用戶進行區分,進而參照電商平臺或者網絡外賣平臺的方式,對商業營銷用戶實施保證金或者積分考核制度,盡可能規范其營銷行為。 “互聯網 ”時代的到來,早幾年前就有人喊出了“流量為王”的口號。對各個平臺來說,流量就是用戶數和活躍度,也是彼此競爭的重要參照。然而,外賣平臺上的香煙與短視頻平臺上的假貨,以不同的呈現方式說明了同一個問題,即無論是既有模式下的新情況,還是新模式下的新問題,對平臺來說始終應該繃緊管理責任這根弦,這既是法律上的責任要求,也是作為一個創新企業的社會責任使然。在這方面有很多前車之鑒,比如有的國內互聯網公司靠著一家獨大圈占了用戶和流量,卻屢因監管失責而傷害用戶,以致近年形象和口碑不斷受損;再比如最近備受關注的美國臉書公司用戶數據泄露事件,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責任意識,由前幾年就已覺察卻沒有立刻糾正的小問題,擴散至今而“攤上大事兒”。 人們常說,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大大小小的案例表明,決定著網絡會成為一把劍的哪一刃,實際上是那些掌握技術的人的價值觀。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