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數字藏品泡沫中迷失方向
2022-05-31 16:00:0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你會花錢買一幅看得到、摸不著的數字藏品(NFT)嗎?這段時間以來,數字藏品徹底火了。業內人士透露,文博圈有近30家企業在對接數字藏品,有的合作意向已經排到今年10月份。參與這場盛宴的,不僅有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還有電視臺、地方網站、文創企業等。 什么是數字藏品?業內如此定義: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具有可追溯、難以篡改等特點。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它存在于網絡賬號中,看得見、摸不著,但具有稀缺性,也是收藏品。 數字藏品這把“火”源自國外。去年,一萬個無聊猿數字藏品在NFT交易平臺上線,一天之內即售罄。購買者包括一眾公眾人物。人們感到好奇,為何一個虛擬的圖像能夠賣出天價?毫無疑問,來自全社會的好奇與關注,正是推動數字藏品狂飆突進的重要動力。 有人說2021年是數字藏品元年,那么,2022年無疑是數字藏品在國內變得家喻戶曉的關鍵之年。央視總臺推數字藏品、湖北省博物館發行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的數字藏品、山西省文旅廳免費發行5款共計5萬份山西古建筑數字藏品……不少單位紛紛試水數字藏品,火爆程度引得各大博物館、企業甚至個人都躍躍欲試,數字藏品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 發行數字藏品有著積極的意義。例如,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有助于抓住風口宣傳文物保護理念,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另外,作為新事物,數字藏品的經濟價值也不容忽視。 創意有多遠,數字藏品的未來就有多精彩,但前提是在合法合規合理的框架下進行。隨著數字藏品火爆,越來越多的人帶著功利心態介入這一領域,不僅帶來大量“泡沫”,也讓數字藏品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有報道稱,現在一些平臺隨意開發數字藏品,吸引人們參與炒作,大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讓大部分人血本無歸。這種局面必須盡快改變。 讓數字藏品回歸正軌,已是社會共識。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在肯定NFT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潛在價值的同時,也指出存在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相信隨著專業監管機構的介入和相關規定的出臺,這股不良風氣必然能得到有效遏制。 讓數字藏品回歸良性發展軌道,監管不能缺位。目前,數字藏品主要存在發行平臺不規范、數字安全無保障、炒作風氣盛行等諸多問題。監管部門應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多管齊下,用更有針對性的舉措規范數字藏品發展。消費者更應認識到,當萬物皆可數字化時,絕大部分數字藏品都有可能變成一堆數字垃圾,唯有保持理性的心態,自覺遠離一夜暴富的幻想,才不會在數字藏品的泡沫中迷失方向。(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