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短視頻不能成牟利工具
2022-08-26 12:15:17?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時下,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輸入“校園日常”“課堂日常”等關鍵詞,往往會出現很多以中小學校園生活為背景的視頻。視頻拍攝者不少是學校老師,拍攝對象則是學生。這一現象引起了各方關注。 拍攝校園短視頻,反映中小學校園生活,本無可厚非,但一些亂象值得警惕。比如,有些視頻內容充斥著網絡段子的表演痕跡,目的是博取流量、變現牟利。去年施行的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特意增設網絡保護專章規定,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同意。顯然,這些拍攝行為與要求相悖。 如何讓校園生活搭乘短視頻快車,成為傳遞青春向上正能量的窗口,值得思考。對此,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加強管理,引導老師在不侵犯學生隱私權等合法權益、不擾亂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進行拍攝,且須事先征得未成年學生及其家長的同意。尤其應該注意的是,校園短視頻不該陷入惡俗、媚俗的怪圈,而應多一些高格調、有價值的內容,比如可以配合防校園暴力宣傳、鼓勵學生自立自強等。總之,校園短視頻應輸出正確價值觀,而不是成為牟利工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