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繁 體

【傳統的小敲小打注定是隔靴搔癢,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最決絕的壯士斷腕。改革改到今天,能夠想到的監督手段,基本都用上了,當下著力的乃是各種監管條線的協調配合?!?/p>

正值國企改革指導方案出臺之際,中央企業反腐敗再出重拳。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動先后發布“專項巡視整改情況”,個別領導帶頭“吃里爬外”、寄生性家族式貪腐令人眼界大開。據報道,個別國企高管縱容配偶、子女大肆收受禮金禮品、不正當持股,“貼著海油做生意”、謀利益,工程招投標利益輸送,堂堂國企儼然成了一些人的特約提款機。

“家天下”,似乎可以成為這些貪腐行徑、不正之風的代名詞。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國企穩定的收入、較高的社會地位,不少管理者紛紛將子女安排至麾下。再加上監管的漏洞百出,企業內部逐步形成了利益交換、疏通的種種管道。有的地方因人設崗、甚至“因人設業”,讓優質的國有資產任憑管理者的子女們、親屬們鯨吞、揮霍。這些都從根本上背離了國企的本意、遠離了社會的公益,為人所不齒。

究其原因,還是老生常談的委托-代理關系的撕裂。全民所有,卻私相授受,無法為全民謀福祉,這是企業的悲哀,更是一個時代的憤懣。解決之道,并不是全面私有化,而是堅持國企為公的本意,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喚醒這一本來面目,讓大國強企在最決絕的改革中,迎來血與火的新生。這樣的節拍注定觸動既得利益:一張張發票查下去,就會有一桌桌公款吃喝露餡,一家家賓館招待所等副業剝離下去,就會有一批批“安排”進來的員工失業、哭鼻子。

因此,傳統的小敲小打注定是隔靴搔癢、不好使,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最決絕的壯士斷腕。正因此,《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突出對關鍵崗位、重點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督,防止權力濫用??此破胶偷年U述,水面之下卻波濤洶涌,蘊含著出資人、監事會、審計、紀檢、巡視多方監督,步步為營,守護全民共同利益的“重重殺機”正在于此。為此,我們愿意點贊,更愿意拭目以待。

關鍵在于落實。其實,改革改到今天,能夠想到的監督手段,基本都用上了,當下著力的乃是各種監管條線的協調配合。無論如何,讓國有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卸下包袱,都必須斬去官官相護、家家相繼的庸俗傳統,依靠公開透明的招聘、平等有序的競爭,讓企業內部人人都有上升的空間,企業外部人人都有監督的視窗,企業之間共享改革發展的機遇,這些改革措施都不能再拖了。同一個舊時代說再見,終結“國企家天下”的荒唐戲,需要“荊軻刺秦”式的奮不顧身,需要程門立雪的耐心堅守,更需要“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的政治魄力與智慧。

本報特約評論員 井橋夕

方向明,改革興。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首要一條就是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穼π滦蝿菹律罨瘒衅髽I改革的根本原則、目標任務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導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為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要求。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鞏固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這種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既體現在國有經濟要有一定的數量和規模,與其他所有制經濟形成合理布局;也體現在國有經濟要有質量和效率,在國內國際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還體現在國有經濟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具有控制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絕不是國企從競爭性領域大規模退出,更不能把國企改垮了、改沒了,而是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通過改革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遵循。

國企首先是企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改革必須堅持的原則。深化國企改革必須堅持增強活力與強化監管相結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推動國企與市場經濟深入融合,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必須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解決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存在的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形成更加符合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目標和根本落腳點。

國有企業屬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對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檢驗國有企業改革成敗的重要標志。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守底線,保證國有經濟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力、影響力不削弱,更不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企改革變成一部分人牟取暴利的機會。要通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做到經營業績優、公司治理優、布局結構優、企業形象優,最終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深化國企改革的政治保證。

深化國企改革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國人民的熱切期盼。必須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切實承擔好、落實好從嚴管黨治黨責任。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企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認準方向、激流勇進,我們相信,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一定會直掛云帆濟滄海,開拓新境界、譜寫新篇章。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企改革發展史又添一塊里程碑。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的改革任務一項項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推進。

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已走過30多年風雨歷程。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制度變遷,釋放了巨大的改革紅利,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方面,國內外的經濟社會環境更趨復雜,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形有波動”,國內外對此有一些議論和擔心。另一方面,我國經濟上了一個大臺階,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勢仍看好”,也是不爭的事實,國際社會多數人對此也是認同的。

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需要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加快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部署,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的新紅利。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改革依然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和關鍵一招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場改變中國命運的改革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展開。伴隨著真理標準大討論,走出十年動亂災難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獲得了空前的思想解放,果敢摒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在實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依靠改革破除了制約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釋放了制度紅利,從而帶來了生產力的解放、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物質財富的增長,帶來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仡櫢母餁v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給黨和國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約10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從人均國民收入、制造業產值、貿易總額、外匯儲備等綜合指標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正是改革創造了這一世界經濟史上的增長奇跡。實踐表明,過去取得的輝煌成就靠的就是萬眾一心搞改革,靠的就是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改革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將來中國繼續創造發展奇跡仍然要靠改革。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的基本國情是發展不足、發展不夠,這就決定了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而發展的核心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遵循好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三大規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近幾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部署持續推進,一路上攻堅克難,加大區間調控和定向調控,通過簡政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國企改革、自貿區建設等,促使經濟增長穩定在一個合理區間,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活力動力持續增強,經濟發展實現了穩中求進。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7%。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3.4%,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高新技術產業增速明顯快于整體工業,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費需求旺盛。事實上,中國經濟仍在平穩健康發展,并惠及全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梢哉f,改革旗幟高高飄揚,全面深化改革成效顯著。

當前,全球經濟仍然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不穩定因素較多。走進新常態的中國正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問題和新挑戰。在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下,經濟增長出現減速趨勢,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時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與此同時,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包容、不可持續等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每一項任務,擔子都不輕,所面臨的改革任務十分艱巨?;猱a能過剩風險、增強結構調整動能、釋放創新驅動潛力、保障民生期盼等重點問題,依然需要通過切切實實的改革來加以推動。可以說,不深化改革,發展就難有活力、難有成效、難以可持續;不深化改革,存在的問題就可能更嚴重,甚至不能排除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改革過去、現在都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改革依然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和關鍵一招。要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必須培育千千萬萬的改革促進派,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堅決破除各種利益的藩籬和體制機制的弊端,充分釋放改革新紅利。

當前改革還需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把已出臺的經濟改革政策落實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這是黨中央在全面總結改革開放經驗、準確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考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基礎上作出的科學判斷和重要決策。黨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在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大大增強了市場的信心。當然,從“蓄勢”到“迸發”,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可以從即將召開的五中全會看到改革的精氣神將續寫在“十三五”規劃的篇章中。當前,最重要的就是繼續將經濟改革措施落實好,特別是要把穩增長的措施盡量往前擺、抓到位。

首先,這是立足基本國情的必然選擇。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決定了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些年,我國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低迷的沖擊,經濟增長保持平穩態勢,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堅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梢哉f,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在本質上是統一的。

其次,這是應對經濟下行、穩增長的迫切需要。面對經濟增速放緩壓力,我們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定力,實施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不超發貨幣、不搞大規模強刺激。同時,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力度,給企業和市場松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平臺的建設,釋放市場主體的創造力。依靠改革增強經濟活力,已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經濟的新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逐步形成。下一步,要努力實現穩增長的預期目標,就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僅政令要出中南海,而且要破除“腸梗阻”,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注重將改革措施盡快落地見效,變成千千萬萬人民開創偉業的行動,不斷釋放改革新紅利。

再次,這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一波三折,短期內恐怕難有起色。同時,國際經濟結構正面臨深度調整,國際競爭將日趨激烈,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多變。隨著國際需求支撐條件減弱、勞動力等要素供給條件發生新的變化、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制約因素的凸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將更加艱巨。要繼續深化經濟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必須加快釋放結構調整紅利、新型城鎮化紅利、自貿區建設紅利、企業創新紅利、“新人口紅利”等進程,形成改革的新動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最后,這是引領其他領域改革的客觀要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決定了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先導,發揮其牽引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提供動力。牽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可以有力地促進其他領域深層次矛盾的化解,促進其他領域改革的協同深化?,F在,改革到了關鍵時刻,不進則退。只有通過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才能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真正形成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改革的強大合力,努力把中國的事情辦好。

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求新求進求突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方向發展。加快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這些重要思想,非常鼓舞人心,對全面深化改革中求新求進求突破,提出了更緊迫的要求。

一要保持戰略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變中求新”。從各地改革的實踐看,那些敢于求新、創新,主動點燃創新驅動引擎的地區,發展活力充足,動力強勁;反之,則壓力較大,步履維艱。當下的中國,面臨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雙向壓力,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和先機,就必須保持戰略定力,變中求新,打好改革的“主動仗”,下好創新的“先手棋”,搶占發展的制高點。要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快創新驅動方面的重大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

二要保持戰略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變中求進”。在新常態下,既要穩中求進,也要變中求進,關鍵是有所“進”。如果不進,就無法保持改革的成果,也無法實現人民的新期待。必須增強戰略定力,變中有為,變中精進。要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的增長動力。要采取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并用的方式,存量調整與增量調整并舉,采取地區、產業差別化政策,既要減少過剩產能、高能耗產業,又要加快發展服務業、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進而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三要保持戰略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實現“變中突破”。改革就是“變”,也是我們推進發展的不竭動力。古人云,“變則通,通則久”。全面深化改革,變中突破,考驗著我們的戰略定力。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重點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不斷探索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機制,更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要著重加強利益關系調整、資源要素分配,探索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探索激發創新者動力和活力的有效舉措。要注重探索深化開放創新的有效模式,爭取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和建設現代政府的管理創新上取得新突破。

我們有30多年改革的物質基礎,有體制的優勢,有堅強的決心,有勤勞勇敢的13億人民,我國的改革正在積蓄正能量、釋放正能量。正如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所說:“我曾多次看到中國面臨似乎難以逾越的困難,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國拿出了解決這些困難的決心和信念……每次都能成功應對挑戰?!蔽覀兿嘈?,萬眾矚目的中國會向人民、向世界交出一份高質量的答卷。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張占斌)

  周俊生

廣受關注的國企改革文件終于“靴子落地”?!吨泄仓醒搿鴦赵宏P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昨日對外公布。指導意見提出了我國國企改革到2020年必須實現的目標,從改革的總體要求到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環境條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未來5年,我國的國企改革大幕由此拉開。

全面深化改革的 “重中之重”

我國的國企改革,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進程不斷前行的。從承包制、股份制開始,國企改革經過了艱難的探索,一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經過30多年的改革,國企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融合,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在國際國內市場中涌現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開拓國際市場、增強我國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國企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布局結構等方面還存在許多與市場經濟不合拍的地方,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因此,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中,國企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的將近兩年時間里,根據全會的部署,各方面的改革正在次第展開,社會經濟正呈現出新的面貌。相對來說,在這兩年時間里,與其他領域相比較,國企改革的步子似乎邁得不大,只是在部分央企作出了混合所有制的試點,并且進展緩慢。但國企改革并不是裹足不前,而是由它的重要性所決定的。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更多的改革舉措是由底層民眾的探索所推進的,難免會出現對當時法律、政策的突破。時至今日,我國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成,改革必須在法制的環境之下進行,因此需要在完成“頂層設計”后再逐步推進。

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廣泛聽取了各方面意見,因此是一個成熟的文件?!吨笇б庖姟访鞔_了改革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更趨合理,國有經濟活動、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改革要做到“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在這一總體目標和總體要求之下,國企改革就可以少走彎路,順利實現三中全會提出的目標。

國企分類管理是最大亮點

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其中的最大亮點是提出要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發展需要,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并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在我國既往的國企改革中,國企的市場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導致改革難以推進,甚至出現了一些偏誤。國有企業承擔著大量社會服務功能,這使它有了在某些領域獨占市場份額,以至實現市場壟斷的理由,民眾未能充分享受到國企壯大帶來的實際利益。與此同時,政府又經常要求對國企實行市場化管理,但是這種市場化管理首先表現在國企高管的薪酬上,有的國企高管的年薪甚至可以高達上千萬,從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不滿。因此,改革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要為國企建立起準確的市場定位。此次將國企明確劃分為公益類和商業類兩個類別,并對它們實施不同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國企更好地體現其作為全民資產的性能,使民眾充分享受到國企發展所帶來的福利。

對國企實行分類管理,這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中已經有明確要求。大致來說,公益類國企主要體現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公益類國企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由于其產品關系到基本的國計民生,所以不宜完全實行市場化產品定價,因此其經營需要受到政府的約束,其產品定價權也在政府手中。商業類國企則須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它們的產品需要由市場決定價格,并且其市場應該向各類資本開放,以實現充分競爭。

對國有企業實施分類管理,解決了國企的市場定位不清晰的問題,讓不同的國企承擔不同功能,并接受不同考核。國企分類明確以后,國家作為國企的出資人,在公益類國企中體現政府的社會責任,在商業類國企中實現國資的保值增值,國有資本的布局結構就可以趨于合理化。

改革需要攻克

既得利益阻礙

新時期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應該說,這是我國國企改革30多年來最貼近中國國情和市場實際的一個方案,其中許多“干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但是,我們又必須看到,由于國企改革牽涉的方面多而復雜,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在以往的改革中,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改革政策,但為什么未能收到預期效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有企業在長期的運作中,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既得利益力量,這股力量常常會曲解改革目標,形成對改革的阻礙。因此,要讓國企改革收到成效,必須攻克既得利益力量的阻礙。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摒除了一些原來期待甚高的設想。比如,在國企內部建立員工持股就被擱置。在對國企的監督機制尚未建立健全的情況下,員工持股,特別是對高管的股權激勵往往會成為權貴攫取國有資產的一條通道,并且與國企屬于全民資產的性質相沖突?!吨笇б庖姟窙]有采納這些,實際上是對既得利益的一種遏制。

還有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中,國企不僅在公益類市場占有主導地位,在商業類市場也居于老大地位,而這種地位對于進入新常態后的經濟運行,已經產生了一定的負面作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遏制了其他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的發展,導致社會創新意識不足,經濟增長缺乏內生動力。因此,未來在對商業類國企的管理中,如何平衡國有資本與其他資本的關系,還有文章可做。關鍵在于政府所掌握的資源不能再向商業類國企過度傾斜,要在推行“負面清單”制度的基礎上,開放市場準入,讓各類資本在同等條件下充分展開公平競爭,既能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也能實現民營資本的發展壯大。

《意見》的最大亮點是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同時,植入了市場化因子,這實際上是對基本經濟制度內涵的一次擴建。讓國企進退有序,國企改革就將釋放巨大紅利。

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這份新時期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從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明確了改革的路徑和方向,并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時間表。

國企改革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原因是國企改革不是線性工程,其涉及對國有經濟地位如何認定,如何完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如何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等問題。此前的國企改革雖然讓國企擺脫了普遍虧損、資不抵債的困局,但仍有不少遺留問題。有的依托國企壟斷地位不思改革,不少國企大而不強,現代企業制度形同虛設,國有資本運行效率低下等,導致要素資源無法實現合理配置,國企對經濟的貢獻率持續下降。

基于國企在經濟格局中的核心地位,國企經營的好壞,對能否適應經濟新常態,能否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推動國企深化改革已然是當務之急?!蛾P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在三個層面對國企該“進”還是該“退”,給出了答案。

其一,按功能劃分促國企進退?!兑庖姟穼衅髽I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商業類國企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這意味著,商業類國企將有進有退,有生有死,從而徹底揭下“半官半商”的標簽。商業類國企存在的市場,通常無法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民營市場主體發展受限,從而抑制了市場發育。實施商業化操作,有利于打破競爭類行業的壟斷格局,引導國企之間、國企與民企之間展開競爭,國企也可以退出競爭充分的成熟商業領域,通過資本投入、進入新興戰略性行業等靈活方式,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其二,創造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共生空間。除分類改革外,《意見》另一亮點是進一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目前國企占主導地位的行業雖然有非國有資本進入,但總體看規模偏小,不少社會資本仍心存疑慮。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將為國企轉換經營機制帶來增量改革動能,促使國企向現代企業的方向邁進。同時,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也有助于提高規模高達數十萬億元的國有資本實現合理配置,緩解非國有企業的資金緊張局面,帶動非國有制經濟發展。

其三,突出了市場化監管的作用。在國有資本重新整合、可能出現大規模轉移流動趨勢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國有資本不因“拍腦門”決策造成浪費,不以改革之名而被私有,成為決定國企改革的關鍵問題。上世紀90年代,正是“國退民進”還是“國進民退”引發的國有資本流失之爭,導致改革一度夭折?!兑庖姟诽岢龇e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推進董事會建設,出資人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等,突出了市場化監管的作用。這有助于去除“一把手”代替董事會等積弊,保證國有資本運行的安全,保證新一輪國企改革在平穩環境下推進。

總的來看,《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最大亮點是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同時,植入了市場化因子,這實際上是對基本經濟制度內涵的一次擴建??梢灶A言,如果下一步出臺的具體細則都從問題導向入手,瞄準阻礙改革的既有利益格局,讓國企進退有序,國企改革就將釋放巨大紅利。

新華網北京9月13日電(記者華曄迪、袁軍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13日對外公布,這是新時期指導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我國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國企改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進程中,國企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這就要求必須要以對全民財富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堅持增強活力和強化監管相結合,是深化國企改革必須把握的一對重要關系。國企發展過程中,發生過國有資產流失的嚴重問題,引起人民群眾詬病,這是教訓更是警鐘!深化國企改革,必須把強化監督作為必要前提,絕不能在改革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使國企改革成為個別人謀利的機會。

今年6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了《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兩份有關國企改革的基礎性文件,就是要為國企改革的穩妥推進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國企改革,必須筑牢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專項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四道防線”。高懸決策問責、監督問責“兩把利劍”,建立高效順暢的監督協同機制。

深化國企改革,必須打造“陽光國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開網絡平臺,依法依規、及時準確披露國有資本整體運營和監管、國有企業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構、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信息,在滿足社會公眾知情權的同時,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深化國企改革,必須嚴格責任追究。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失誤和失職、瀆職責任倒查制度,織密國有資產“安全網”,嚴防權錢交易、利益輸送、貪污腐敗等問題,為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保駕護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三级黄色大片| jizz国产视频|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文轩探花高冷短发|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大香伊焦在人线免费| 91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黄色性生活毛片| 日本成人在线看|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和朋友共享娇妻高hh|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亚洲天堂一级片| 性一交一乱一伧老太| 日韩一区二区三| 四虎884tt紧急大通知| 一个人免费观看www视频| 污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调教扩张尿孔折磨失禁|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偷天宝鉴在线观看国语| 398av影院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四虎www成人影院| 99久热re在线精品996热视频| 欧美人与z0xxxx另类|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