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垃圾都去哪了? 過去,農村最難治理的就是垃圾問題,泉州市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把農村垃圾治理工作作為最基礎性的工作,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治理農村污染。 據介紹,至2012年泉州全市133個鄉鎮和2060個村莊垃圾治理工作均通過省級驗收,實現農村垃圾治理全覆蓋。各縣(市、區)合理編制縣(市、區)域垃圾治理專項規劃,建立“村收集、鎮(鄉)中轉、縣(市、區)處理”垃圾處理模式,按照千人一員、百米一池的標準配備保潔員和垃圾池,農村垃圾城鄉處理一體化水平居全省前列。 泉州市市政公用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泉州垃圾收集處理網絡得到完善。全市建成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垃圾填埋場。全市所有鄉鎮均實現至少有一座無害化垃圾處理設施的基本目標,農村垃圾處理一體化水平處于全省前列。 為逐步消除合格村鎮垃圾“回潮”現象,從2008年起,泉州市建立市季查、月巡查制度,市里每季度開展一次巡查活動,縣里每月開展一次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發出《農村垃圾治理限期整改通知書》,督促行整改。 2012年,泉州出臺了《泉州市建設“美麗鄉村”環境衛生檢查考評方案(試行)》,標準包括設施及保潔人員配備情況(40分)、村容村貌(10分)、日常環境衛生(50分)等三大項11個小項。每月共抽評150個鄉鎮的317個村、62段道路。 泉州市市政公用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月還對全市10條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段和46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村或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段所在村中的5條示范段和26個村進行考評。同時每月還對全市10條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段和46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村或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段所在村中的5條示范段和26個村進行考評。 從2013年起,泉州市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作為農村衛生考評“以獎代補”經費,按照每月“一評一獎一公布”辦法,持續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的管理工作,各縣(市、區)按照農村人口年人均30元,安排財政預算,確實加大農村環境衛生保潔經費的投入 。 此外,泉州市各縣(市、區)結合“美麗社區”、“美麗鄉村”建設等活動開展“點線面”攻堅,按照“上下聯動、逐級推進”的模式,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同步進行,結合“六化”即村莊潔化、溪水凈化、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環境綠化、人居美化,提升環境魅力。 |
相關閱讀:
- [ 04-17]福州市召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現場會
- [ 01-22]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檢查繼續 15個鄉鎮、村吃紅牌
- [ 12-10]福州農村環境治理檢查 第九批鄉鎮、村被掛牌警告
- [ 05-22]福州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一批鄉鎮繼續被掛牌警告
- [ 05-09]村景交融,造就泰寧別樣風韻
- [ 05-04]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檢查又一批鄉鎮和村被掛牌警告
- [ 03-20]環保部在全國推廣泰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經驗
- [ 03-12]三明201個農村開展環境連片整治 兩年累投2.27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