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出臺《杭州市人才專項用房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計劃》),計劃在未來3年內,安排土地1500畝,建設人才專項用房150萬平方米。根據杭州市政府此前對此類住房價格操作方面的規劃,人才專項用房實行政府定價,由市物價部門根據項目開發成本核定銷售價格,原則上不超過同類地段新建商品住房市場價格的50%。(人民網11月10日)
當權貴階層紛紛享受形形色色的優惠價,并借助暴漲的房市大發橫財時,在杭州市的《計劃》助推下,當地人才或可看到遠離高房價的曙光。只是不知,在五花八門針對特定對象的合法優惠政策下,最終結結實實吞下高房價苦果的,會不會是那些非權非貴,無職無才的平頭百姓。
“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如今,葛優在《天下無賊》里的這句臺詞,已經被許多地方付諸為誘人的政策。毫無疑問,人才對振興地方經濟,推動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不排除,人才亦難免趨利沖動,物質激勵很可能左右他們的選擇,但現實又難掩這樣的尷尬:過去十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各界精英、富商通過技術移民或投資移民的渠道,獲取他國永久居民權(以下簡稱PR)或國籍。(南方周末6月4日)。有必要指出的是,針對移民潮,一些國家反倒提高了移民標準,即便是極為稀缺的人才,也看不到動用納稅人的錢大筆獎勵現象,充其量只是適當降低準入門檻。
不能不提的是,當一些地方不惜砸下重金,頻頻向人才伸出橄欖枝的同時,對外來務工人員卻擺出一幅看似和善實則冷峻的面孔。如按照最新推出的《深圳市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入戶試行辦法》,該市今年的統一積分入戶分值為100分。積分指標主要由基本要求、個人素質、居住情況、參保情況、獎勵加分和減分指標六部分組成。與那些誘人的人才吸引政策比較,務工人員積分指標中實現難度最大的住房,往往正是各地人才政策的重點優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