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電子商務面臨著三大困境
來源:新華網 2011-05-31 編輯:黃水來
2007年,美國就擁有1000多家網上藥店,市場規模將近1700億美元。2010年,美國網上藥店的銷售規模占整個醫藥流通領域的近30%。 而在我國,從2005年至今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的企業僅有35家;網上銷售占醫藥流通領域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除了準入門檻較高,連鎖企業對待醫藥電子商務的看法也眾說不一。一部分連鎖企業認為,網上藥店銷售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誰先搶占此領域,誰將率先分得這塊蛋糕;而另一部分連鎖企業則對網上藥店的商業模式顧慮重重。他們排斥比價,還擔心實體藥店的顧客分流到網上,從而降低整體連鎖銷售規模,削弱原有的品牌實力。 目前,國內基于B2C的醫藥電子商務主要有兩種平臺模式:第一種模式是自建自采平臺模式。這種模式是指藥店依靠自己的資金、人力、物力及技術自建網上藥店,獨立運營推廣。金象網、藥房網、健客網等屬于這種模式;第二種模式是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這種模式是指藥店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利用第三方技術開辟網上藥店。八百方醫藥健康網購商城就屬于這種模式。 無論是自建自采平臺模式還是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模式,醫藥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幾乎都面臨以下三個困境: 困境一,準入門檻高。我們在這里講的準入門檻高,除了指傳統意義上的資質認證難、硬件設施投入大和醫藥電子專業人才稀缺以外,還指政策上對醫藥市場流通領域的嚴格監管。同時,醫藥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政府、市場共同推進。 困境二,運維投入高。正在經營或者嘗試要經營電子商務的企業就十分清楚,互聯網是燒錢的行業。具體來講,建設醫藥電子商務尤其是B2C平臺,第一年基礎投入就需要約380萬。投入了基礎費用,還要投入運營費用。互聯網上的網絡多如牛毛,如何讓消費者知道我們?如何讓消費者便利又快捷地實現網上交易?這些問題對于每一個網絡公司來說,不僅需要不計成本地網絡推廣,線下推廣,還需要信念,需要堅持。 困境三,盈利周期長。即使企業擁有合法的電子商務網站,但大多是各自為戰的“信息孤島”,無法產生聚合效應,形成規模經濟。同時,我們無法估計網站的盈利周期。也許在某個時候,您也許會發現,盈利,就在不遠處。(東南網手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