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鼻竇炎千萬別多種抗生素聯用
來源:騰訊育兒 2011-07-11 編輯:黃水來
選擇手術治療要慎重 兒童慢性鼻竇炎發病因素比成人更復雜,鼻腔鼻竇黏膜反應更重,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敏感,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在青春期后有自愈傾向(約50%的患兒有可能自愈)所以,選擇手術治療要慎重。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經過藥物治療3個月后,癥狀無明顯改善時,是否就需要手術治療呢?答案是不一定。經過3個月的保守治療癥狀沒有緩解時,首先要拍鼻竇CT,評估一下是不是有手術的適應證,如息肉、先天性解剖異常、外傷或異物導致的慢性鼻竇炎等,而不應該以3個月作為是否手術的時間點。 此外,手術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存在以下問題: ★兒童鼻竇發育不完善,手術開放鼻竇對結構和功能的發育有影響。 ★20%~24%的患兒不能達到手術的預期目標。 ★術后鼻腔黏膜反應重,愈合時間較長。 ★孩子通常難以承受術后換藥,缺乏有效的術腔處理,容易造成術腔狹窄、粘連發生率高等,最終導致手術失敗。 ★手術刺激黏膜和鼻竇骨質增生可演變為更嚴重的鼻竇炎,而再次手術效果不好。 隨意停藥是復發的重要原因 兒童鼻竇炎是一個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治療的疾病,堅持按規定用藥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治療時,看到癥狀緩解就隨意停藥,這也是兒童鼻竇炎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現在針對兒童鼻竇炎的治療尚不規范,主要原因是對兒童鼻竇炎的總體認識不足。首先是醫生對兒童鼻竇炎的發生、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不能規范地診治兒童鼻竇炎。其次是很多家長缺乏相應的健康知識,不了解治療的主要目標是什么,甚至片面地認為手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或者在該手術的時候懼怕手術。 兒童慢性鼻竇炎的診斷主要依據患兒的癥狀或臨床表現,再結合鼻內鏡的診斷,一般不需要做鼻竇CT。當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或者治療無效時,可以用CT來輔助分析治療效果不好的原因,或決定是否手術。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