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貧困鄉鎮近8成鄉鎮無派出所
來源:人民網 2011-10-03 編輯:唐麗萍
雷波縣彝學會名譽會長商爾天認為,多扶教、少扶財,可以把更多的錢通過“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教育,把錢直接扶持到每一個彝區孩子身上,吸引他們來上學、來讀書。 其次,重視實用化、生活化和法制化教育,吸引彝族家庭將孩子送到學校。彝族退休干部、雷波縣財政局原副局長商拉杰說,由于習俗差異,彝族家庭本來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就不夠,“讀書無用論”當前在彝區比較流行,一些彝族群眾流傳著“多讀幾年書,不如早日去放豬”的說法。 因此,在彝區的教育不能機械地按照全國統一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安排,應該強化政治、漢語、生活知識、法律常識和勞動技能的教學。以改變落后的生活習慣、提高村民生活技能為出發點,在偏遠彝區形成講文明、重教育、懂法律的氛圍。 再次,加強職業教育,重視技能培養。雷波中學校長徐華介紹,每年初中畢業學生有2700多人,而能夠進入高中的僅有800人左右,縣內又沒有職業高中或中專技校,因此大部分學生初中之后就輟學了。徐華說,雷波縣迫切需要建立職業中學,應借鑒藏區的“9+3”政策,在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再進行三年免費職業技能教育,從而提高彝族青少年的綜合素質。 還有,借鑒對口支援機制,實行漢區對彝區的對口援教機制。李光富建議,由于彝區條件較為艱苦,經濟基礎也較為薄弱,沒有條件吸引人才,可以借鑒對口支援機制,實行一個地區對一個地區、一個學校對一個學校的漢區對彝區的對口援教機制,提升彝區的教育水平。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