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部分保障房存在質量隱患
來源:京華時報 2011-10-26 編輯:唐麗萍
各地出新招 為了高速完成開工量,有的地方政府將單位集資建房、員工宿舍等納入保障房開工量。不過,也有地方政府嘗試創新,探索保障房建設的新模式。 土地是建設保障房的首要元素。浙江杭州創新土地供應模式,今年商品住房供地總量中,安排10%的土地用于建設或配建保障性住房。今年5月4日,北京除了土地供應量比原計劃超出近30%,還實行“競配建保障房面積”方式,要求開發商在商品房小區配建保障房。 資金是建設保障房的瓶頸。據住建部預算,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所需資金大約在1.3萬億元左右,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292.66億元,占比不到10%,余下絕大部分需地方自籌,于是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城市試點貸款公積金建保障房。此外,全國社保基金已經在南京、天津、重慶三地,通過房地產信托基金的方式,為當地的公租房建設提供融資105億元,其中以重慶獲得貸款最多,為45億元。 北京政府注資100億元成立保障房建設投資中心,在全國更屬創舉。這一平臺為社會資金支持保障房建設提供了承接平臺,目前保障房投資中心已收購了海淀區多個公租房項目,還推動了朝陽區常營公租房等項目開建。 由于公租房建設投入大回收成本時間長,多數開發商并不愿意參與其中。為鼓勵開發商參與建設公租房,北京近期發布的公租房管理細則中明確,由投資機構和房地產企業投資持有的公租房,出租一定年限后可由政府回購。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