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六大誘因:常吃高熱量食物
來源:新華網 2011-12-03 編輯:黃水來
勤查、早診、早治:生存期長達30年 陳小兵博士介紹,勤檢查,才能早發現、早治療,這是提高乳腺癌早期發現率和乳腺癌患者成功保乳的關鍵。 據最新統計,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年增長最高達8%,但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卻呈下降趨勢。這得益于兩方面:一方面隨著乳腺癌防治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另一方面是治療水平的提高和治療模式的變化,乳腺癌治療已由過去單一手術切除治療,轉向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在內的多學科、規范化、個體化綜合治療模式。 李孟圈教授指出,如果患者定期接受相關檢查,乳腺癌在早期就能被發現,而乳腺癌越早發現,患者保乳效果越好,多數患者生存期超過5年,有的患者生存期甚至可長達30年;反之,如果確診時已到中晚期,不但失去保乳機會,而且活過5年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臨床上常發現,很多患者出現癥狀時,會不惜代價去投入治療。但做完手術后會抱著萬事大吉的心理,沒有遵醫囑進行繼續治療、復查,結果,可能三五年以后就復發了。 在采訪李孟圈教授和陳小兵博士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在治療乳腺癌領域,多個學科通力合作,相當于多兵種協同作戰。比如說乳腺外科,若能早期發現,手術可以越做越小,可以保乳房、保腋窩,不需要做創傷大的根治切除,療效是一樣的,生活質量會更好。在乳腺內科,化學藥物越來越新,療效越來越好,用法也越來越標準,比如服用藥物希羅達,是一種有的放矢的療法,“專門”攻擊乳腺癌細胞而不傷害無辜。李孟圈教授形象地說,乳腺癌治療已經進入“打靶”時代,乳腺癌細胞有著正常細胞所沒有的特異性壞分子,正是這些壞分子誘導正常細胞“叛變”成癌細胞,這些特異性壞分子就是藥物的“靶子”。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