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改革難以破局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2-03-20 編輯:黃水來
那么,這些大城市的教育資源是否也到了承載的極限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研究發現,2005年上海全市高中在校生為30.8萬,2008年下降到19.3萬,下降幅度達到三分之一,其中部分中心城區由于人口減幅與人口導出疊加,高中招生規模銳減,甚至出現“空心化”趨勢。 而北京亦是如此。相關數據顯示,2008~2009年的小學招生數為110440人,其中外地戶籍學生44973人。熊丙奇稱,假如高考制度不變,每年將有更多的外地學生,被迫在小學畢業或初中畢業之后返回戶籍地求學,而北京的高中則在門可羅雀中關閉或整合。 囿于目前的高考制度,外地戶籍學生在北京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比例呈下降趨勢。根據2002年的統計,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借讀生共有16.80萬人,其中小學占全市在校學生總數19.40%,普通初中為5.21%,普通高中為1.99%。 根據《北京高等教育未來的展望和預測》,到2016年,北京的整個高中畢業生人數將急劇下降到41513人,而2006年的歷史最高點為9.30萬人。這份預測稱,按照現有的招生計劃,到2016年,北京的招生計劃將出現近2萬人的剩余。 一方面是擔心放開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會帶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承載力難題,一方面卻是兩地的高中教育已經出現“空心化”的問題。其實,仔細研讀山東省有關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破冰的背景,同樣是高中生源在大量減少。 北京市屬的北京聯合大學,這所每年在北京招收8000多名高中畢業生的大學,在無法擴大外地招生的前提下,開始研究《面對生源減少的嚴峻挑戰與我們的對策分析》。而那些反對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的人們,卻還在維護已過剩的教育特權。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