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商業是完全可以并存發展的
來源:東南網 2012-05-08 編輯:黃水來
雖然不排除有的畫家生活確實相當貧困,但如果考慮到作畫的成本與受教育的環境,相當一部分畫家的家境并不可能太差,事實上,有的本身就是權貴階層中的“普通”一員,甚至也不能排除附庸風雅的成分,像官員畫家“一肩挑”的現象并不鮮見。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繪畫作品常常只是在社會中上階層中流轉,由于受教育條件和經濟限制,一般家庭難以獲取鑒賞畫作的知識,也無力承擔“索畫”的不菲成本。這也就意味,畫作擁有者必須有能力支付一定的報酬,有能力保存畫作。為了得到中意畫家的畫作,他們甚至不惜付出更多成本。 用今天的視角看去,除了像明代畫家周臣這樣被權臣嚴嵩所迫,不得不以極為低廉的報酬創作,以便為嚴嵩聚斂畫作收益外,大多數實力派畫家還是頗有斬獲的,生活境況似乎也不是太賴。當然,也正因為畫家們始終對商業保持著抗拒的警惕心理,利益創作一直為“業界”所不屑不恥,這也是畫作水準得以不斷提升的根本因素。 有趣的是,因為抗拒商業化,高居翰發現一些傳統畫家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刻意保持與權力和富裕階層的距離,執拗地與“貧下中農”打成一片,以期憑此塑立畫家們的特有風骨。這樣的處世之道雖然贏得了中低階層的厚愛,但是這種以身份地位的簡單區分方式,用來確定繪畫藝術審美層次,顯然也欠商榷,因為健康的審美觀,與物質多寡并無必然關聯。文頭清初專畫云龍的畫家周尋,懸畫重金尋覓知音之舉,其實就是最好的闡釋。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