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上漲被指赤裸裸補貼壟斷電企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2-05-16 編輯:黃水來
漲價所獲得收益的去向也應當明確。漲價本是為了促進充分競爭,但如果用漲價獲得的收益去補貼市場中的領先者,那么改革的效果無疑將大打折扣。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解釋,此次階梯電價改革所增加的收入將主要用于三個環節:彌補脫硫成本增加、居民用戶電表改造和彌補發電企業燃料成本上漲等項支出。 其中,彌補脫硫成本增加的受益人是發電企業。面對煤價上漲,電企一直喊虧,但是電企到底虧不虧,即使虧損,到底是因為煤價上漲還是經營不善或者內部福利過高,只有它們自己知道。近幾年發電企業的做法其實和石油企業很相似。“三桶油”也是一天到晚喊著國際油價漲了,需要漲價需要補貼,結果它們去年凈賺2749.13億元。如果電企的結果也和油企類似,它們有什么理由要求“彌補脫硫成本增加”? 所謂“彌補發電企業燃料成本上漲”,更是赤裸裸地補貼壟斷企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這里不是說補貼一定不應該,但是和發電企業一樣,沒有公開的經營數據,誰能保證補貼一定合理,補貼款一定會專款專用而且用得有效率?即使是“居民用戶電表改造”,由于電表改造的費用是先進入電網企業再運用到改造工程中的,也一樣面臨企業購買什么價格的電表,擁有多大的人力成本等等信息不透明問題。 現在民眾雖然普遍在說公共事業費漲價的問題,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人首先在乎的并非生活成本每月漲了20元還是30元,而是對用自己的錢去補貼已經賺得缽滿盆盈的壟斷企業不滿。如果在漲價的同時能夠推進配套改革,最起碼先讓公眾明確自己多交的這筆錢的具體去向,那么不但改革阻力將降低,也有助于在這一領域真正打破壟斷,形成競爭。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